3日早上吃好早饭,一切安顿好,差不多9点多了。看天气凉快,决定骑自行车周边乡下兜一兜。
沿东山大道往南左转进入泾南路,路边的水稻在慢慢变黄了,一老大娘在田边摘红赤豆,红赤豆几乎被野草包围了。她说:“是野生的,自己长出来的。”老农民的眼中,凡是能吃的都是宝。
前面通往太湖的一条河,河边有许多垂钓者。河岸绿树如烟,将斑驳的绿影投在粼粼水面上。几位垂钓者静坐其间,像被时光遗忘的雕塑。
继续向东,来到东林渡村。有三三二二的游客在水稻田边举着五星红旗拍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忽然有人喊我,一看是收废铁的老板,他说:“徐老板怎么骑自行车骑到这里来了。”我说:“休息没事,出门呼吸新鲜空气。”他说:“中午没事,我请你上饭店吃饭。”废铁老板认识了十几年了,人很老实的,从不弄虚作假。这几年厂里的废铁一直他来收的。我说:“不了,厂里电饭锅上已经在做饭了。”他说:“反正休息,就在我家里吃吧,省得你回去做饭了。”说着他拉我来到他家里。我说:“那好吧,烧几个蔬菜就好了,我一个夏天,肉从来吃过。”
废铁老板的父母还健在,他母亲在地头上拔了毛豆,他父亲去稻田边的水沟里掰了茭白。
他父亲的腰几乎弯成90度,还要去坌地。他说:“每人三 厘自留地,大儿子小儿子家不种,我不舍得荒掉,就扒扒。”农村老人都这样,七八十岁还要种田。老人种了白菜、大蒜、玉米等。
不见废铁老板的儿子,我说:“你儿子呢。”他说:“不要说俚,连节日都不肯回来,发微信都不回,怕我们逼他招对象。”我记得他儿子大学毕业好多年了,在社区工作。我说:“你儿子今年多大了。”“三十三了。”他说。说着他的儿子,废铁老板又气又恨。他的母亲说:“抓紧的吧,再不找要一世光棍了。”我说:“这个真不能急,也许缘分还不到。”想想现在好多年轻人,没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了。
中午老板娘烧了虾、茭白、茄子等几个菜。农家的茭白又嫩又甜,仿佛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吃好饭,女婿来电,他没带钥匙,要来厂里发货装车。废铁老板马上开车送我回厂里,开了一会儿,女婿来电,车间想办法开了,叫我定定心心在外面好了。我让废铁老板调头回去,再骑自行车回厂里。临走时,他送了我茭白、毛豆。现在的乡下蔬菜自由,真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