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从19年开始,课题成为职评必须的硬条件之一。所以老师们对课题条件的创造非常重视,为能申报一个市级以上的课题煞费苦心。
职评条件的限制使课题难求。评中小学高级职称,局直学校教师必须具有市级以上课题,且位居课题组前三名,否则职评不起作用。而前三名的名次限制使教师参与的机会大大降低,所以局直学校教师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的机会不多。
市级以上课题数量比较少。由于课题指标数量较少,小的学校或乡镇往往几个单位分一个,大的单位一个或两个单位分一个。几个单位分一个课题的,课题组成员的组成一般是这几个单位兑人,一个单位兑一个人,课题类别确定为综合类,哪个学科教师都能用。课题指标数少使老师们参与的机会为就少。
课题立项难结题难。课题立项是课题研究的前提,争取了参与课题的机会,并不代表就一定能研究课题获得课题证件,如果立不上项,等于白争取了课题指标,后边的研究就没有研究的必要了。课题的立项申报比较严格,如果准备研究的课题没有研究的价值,研究内容无意义,研究方法不恰当等都不能予以立项。
即使课题立上项了,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研究策略,没有课题组成员积极认真实实在在的研究与实践,或研究的不充分,过程性资料欠缺,研究结果没有创新,不实用,没有推广的价值等,都有可能不结题,结题不了,就功亏一篑,要等到第二年再申请结题。
缺乏研究的方法。老师们有参与的积极性却缺乏研究的方法,不知如何选题,没有恰当可行的研究方案作引领,不知如何研究,到该结题了,啥过程性资料也没有,匆匆忙忙闭门造车,根本谈不上有啥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空洞牵强应付,这样的课题怎能结题?
课题的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研究的热情和决心,需要有研究的精神和探索的态度。绝大多数课题研究纯属功利性目的,这无可厚非,但既然是研究,就要切实研究,就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通过团队认真的研究实践,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自己教研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果研究成果有推广价值的话,对学科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学中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绊脚石,只有不避困难,不畏困难,悉心研究,弄清问题的原因及实质,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困难,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只有教研才能有所突破,只有教研才能快速成长,只有教研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有了成绩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了成绩就有了职业幸福感。让课题研究成为教育教学中一种自觉的探究行为,而不仅仅是为了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