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茶因熬茶用的小瓦罐而冠名。这是大西北人独特的一种饮食文化。据查证,罐罐茶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可谓古老的饮食文化,在西北茶马古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汉语词典》和陆羽《茶经》、邓乃朋《茶经注释》都没有罐罐茶的字眼,这或许是因为农家粗茶上不了大雅之堂。但在西北人的内心,独爱罐罐茶。他走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地域,根植在黄土高原人的心灵深处,传承着西北茶文化,脉连故里乡亲,记忆着蹉跎岁月。
今天,行走在大街小巷,装修经典而又古朴的罐罐茶店铺,唤醒了曾经的记忆。往事悠悠,围着爷爷的火炉熬罐罐茶的那些岁月记忆犹新,曾经因顽皮淘气打翻了火炉,曾经因偷着喝罐罐茶而大醉,曾经因喝不到第二杯罐罐茶而哭鼻子。
周末,闲着没事,不想阅读和写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偶约仨俩知已,来到罐罐茶店铺,品罐罐茶、嚼烤馍馍、尝老酸莱、嗑生葵花、谝闲传传、说新事态,在这里没有酒吧的霓虹灯、没有饭店的喧闹声,滋润感情,话长里短,其乐融融。或是千古传奇的秦腔,或是高山流水的轻音乐。在这里,有一缕缕浓郁厚重的乡土情,有一丝丝难以切割的故乡情,就是用这一丢丢茶叶熬成的罐罐茶,传承着血脉里的文化。
温故而知新。又有几个周末,趁着下乡进户的机缘,拜访了几位大爷大叔,陪着他们一起熬罐罐茶、拉拉家常,寻找即将流失的、被历史遗忘的故事。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罐罐茶是他们的每日一餐。起床后简单洗脸漱口,那时还没有牙刷,只是简单粗暴的漱口。当日头等大事就是用小火炉笼火,也没有煤炭,没有电源,就用最为原始的、随手可得的木材为燃料熬罐罐茶。据老年人说,用木材熬出的罐罐茶,味道更醇正。
几块木材,一具火炉,一个茶罐,一撮茶叶,几个瓷杯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这也是每个农家必备的茶具。就好比九十年代的电视、缝纫机、自行车一样。还有,一碟自家腌制的咸白菜或者酸白菜,少许干粮。喝茶前要吃点炉火烤的干粮,要不就有喝醉茶的风险,这也是我的亲身经历,为抢喝第二杯出炉的茶水,没有吃干粮,醉到呕吐。
话说罐罐,小瓦罐口径微缩,中间微凸,口径2寸大小,外有手握耳柄,这就是最初的标配。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随意了,有瓷质的、铜质的,还有今天最简易的易拉罐做成的。但在新颖的罐罐茶店铺大多为铜质的,为安全方便之需,把柄也变长了许多,且留有一个简易漏口,便于过滤茶叶。熬罐罐茶的茶叶比较普通,从来不挑剔,在爱喝罐罐茶的人心目中,最美不过老砖茶,只有老砖茶才能熬出地地道道的、独特的罐罐茶味道。云南普洱、黄山毛尖、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山大红袍···虽然他们独领风骚,但罐罐茶对老砖块情有独钟,只有他才能找到罐罐茶独特的韵味。
当年熬罐罐茶的炉具,现在几乎绝版,今年接受红色教育时,在城阳乡乔家渠毛泽东宿营地终于找到了,土坯制品,陈列在展厅。火炉制作过程很简单,用当地上好的红土搅拌成泥,依形手工捏制成坯,可以掺和点毛发或玻璃碴,这样做成的火炉更坚固、更耐用。火炉高约30公分,炉口约10公分,距离火口20公分留有通风口,风口便于入风、出灰,火炉一般放在土炕前沿。进入20世纪80年代铁炉具渐渐替代了土炉具,并且越来越精致,如今火炉几乎被电炉具替代。
在水的选择上,最佳的莫过于大山深处的山泉水,或者深井的地下水,健康与否我无法断定,据老年人讲要比现在的自来水、纯净水好的多。为此在老家的村子里,现在还有老人们专门寻找储存山泉水,供自己熬罐罐茶专用,因为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使用起来方便实惠,许多人都不愿意到三五里之外的山沟挑水吃。
在彭阳居住时,一次晨练中发现好几个人从石头崾岘水库方向用自行车驮着矿泉水桶回来,我也过去探个究竟。在悦龙山阴面的山脚下,沿着石头崾岘水库边,距县城五六里,有一眼山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周边聚集着十多人,身边放着形状各异的盛水器皿,都在排队等着盛山泉水。他们都说这里采集回家的专供泡茶使用。当我问及是否健康安全、是否经过专门机构检测,大家无从说起,都是家里老人就喜欢用这里的水泡茶喝。
熬罐罐茶的过程可谓讲究。使用冷水,也就是生水最佳,添水至罐体三分之二处,加热罐体至茶水沸腾,然后将茶水倒掉,主要是洗去茶叶上的杂质,其实这就是现在茶道里的“洗茶”。当然对当年缺水少水的北方人来说,要么是舍不得倒掉而直接饮用,要么是第一次添水时少添点水。第二次添加冷水至罐体三分之二处,加热至沸腾后,将热茶倒入茶杯中热茶杯,之后又把刚倒出的茶水回添到罐体中加热至沸腾,方可盛到茶杯,开始品茶。周而复始可以煎熬五六次,当然茶味最纯的就属第二杯茶。这杯一般是给最尊贵的客人喝的,没有客人当然归属熬茶的老爷爷了,有时也被淘气的小孙子抢去喝。可是现在的“砖块茶”失去了当年的韧性,煎熬次数少了,二三次就需要重新换茶叶。熬罐罐茶的最佳状态是熬酽茶,也就是汁稠味浓,多煎熬几次,没有茶瘾的人一喝就醉,喝醉的状态比喝醉酒还难受。
小时候看着爷爷一口一口的品酽茶,但从来不给我喝,有一天自己终于偷着熬成功,喝完不到半小时,面色蜡黄、口吐粘液、病怏快的状态躺在院子里晒太阳,家人都认为我是生病了,唯独听见爷爷说“不会有事,这是茶喝多了,睡会儿就好了。”因为爷爷发现他的宝贝火炉、茶罐、茶叶有人动过。据老年人说,酽茶可以提神,“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五碗,意在镢头边。”这是宋代慧寂的《滔滔不持戒》,意思是和尚喝了酽茶精神焕发、精力充沛,都不想持戒坐禅了,只想拿着锄头干农活了。巴金在《家》中这样描述道:“满满地斟了一杯酽茶,送到母亲的面前。”从苏轼的“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我们可以读到喝茶可以解渴。在今天从医学角度来说,这种茶喝多了容易伤胃,还可以引发心血管和肾病,也可以引起高血压疾病。如今,在熬罐罐茶时,都注重保健和营养成分了,比如在贾平凹先生写过的《通渭人家》里,要在茶里放入枸杞、大枣、核桃仁、冰糖之类的。在今天的罐罐茶店铺,就是如此,有许多佐料,诸如枸杞、桑葚、葡萄干等。
品罐罐茶其实是一种生活的姿态,不问时间是长还是短,不问年龄阅历,也不问品茶的方式在代代传承中如何变化,但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罐罐茶的灵魂。每一杯罐罐茶里都有人生,每一杯罐罐茶里都有故事。年长者品到了幸福的回忆,一段一段的故事娓娓道来,说的是他的人生阅历,更多的是对晚辈的教诲。农村人朴实的家风,就像这样在品茶时口传心授,传承不息。我们的祖先在苦难中摸爬滚打,但依然心地纯良,向往美好,苦难从未击垮过他们,这是何等的坚毅。正是这种传承,这种坚毅,让我们在当年贫困的苦难中摸爬滚打,一路而来。现在,也拥有了自己的小车,楼房······与其说是罐罐茶煮沸了乡村的冬天,还不如说,是罐罐茶煮出了乡村美好幸福的生活。
杨治军,笔名木易水车,宁夏彭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