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过猴子下山的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不过是在现实中依然不断上演。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经典就是经典,不然怎么一直流传呢?
离开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却越来越想回到从前重新来过。刚毕业的时候想找一份月收入在2500~3000元的工作,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毕业的时候我就拿到了那么多,而同一届毕业的大多数工资才1500元左右。干了一年觉得自己不应该一直在基层,想往管理层靠,发现不可能,公司本来人手就不够,再加上公司也不景气就只能一直干基层。那一年也是房价涨的最猛的时候,5000、7000、9000、1万多,房价也是从那一年以后就没有低于1万了或者很少。也正是那一年,我觉得人生看不到希望,想在大城市生活指望2500~3000的工资太难了。
年初我就提出了辞职,年后找了一个跟原来行业八杆子打不着的企业——互联网广告公司,在公司的策划部,也就是在那一年我觉得我涨了不少见识。那一年当别人工资涨到2500的时候,我的工资已经发到了4500;那一年我接触到了普通员工接触不到的信息,接触到了公司的核心利益;那一年随着公司“旅游”了大半个中国的省会,去了国家对外宾高规格接待的钓鱼台国宾馆;那一年我接触的广告公司老板超过500位;那一年收获很多,正当我们奋力前行的时候,公司第二年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问题,互联网公司烧钱的地方多,做品牌,树形象,布广告,找招商,谈合作,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第二年公司工资开始发不出来,很多人面临生计问题都纷纷跳槽或者转行。那一年我也出来了。
那一年出来后觉得自己在原来公司上学了不少东西,可以自己搞,后来找了一个农业食品公司,没底薪,没合约,只是单纯的合作销售。我开始整理策划方案,紧锣密鼓的筹备各种活动,线参加了一期大学生就业展,本想在会上大卖一场,造势做宣传,没想到不如意,最后展会上的零售刚够那几天的开销。后来自己陆陆续续搞了一些小活动,效果都不尽人意。
在那一年的年末,在推销农产品的时候,接触到了直销(不了解,也不知道),那里的人真的很热情,嘘寒问暖聊到像亲人一样,我觉得好像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在那种关怀与温暖中最后我冒着拼一把的风险刷了4万,成了代理,后来我才知道所有的蓝图与梦想都不过是激起你购买欲望的一种冲动。越往后越觉得自己被自己的愿景绑架了。痴人说梦,白日做梦我想这都是在说我吧!
后来,也就是现在,我在做脑力开发这一块,区别于其他的不同之处是,他是一种方法,学会了就终生为伴,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速度与思考方式。
毕业没几年,经历了不少,没有学富五车,也没有腰缠万贯,有的只是一无所有!还好,年轻,接下来的日子,要稳扎稳打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