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两极:奢华与质朴间的精神鸿沟

朱老师在《差距》这篇文章中,通过几个尖锐对比的案例,赤裸裸地展现了中国教育现场触目惊心的差距。

一边是西南贫困地区从未见过足球的孩子,将清洗沾满牛粪的足球视为比赛规则;另一边是北京中关村三小将高尔夫列为三年级必修课,账外资金过亿,奢华程度令人咋舌。这种差距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教育理念上的天壤之别。

更令人深思的是对待文化的态度。江苏溧阳实小为一排松树而感动,视其为学校象征;深圳中学却因“阻挡改革步伐”将树木砍除殆尽。这种对比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传承——文化不是花钱买来的名贵树木,而是对生命和传统的尊重与珍惜。

福建泉州二实小的故事则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敞开办公室大门的细节,体现了教育最本真的温度——师生之间不应有任何有形或无形的隔阂。学生欢天喜地的校园氛围,家长求神拜佛也要让孩子入学的渴望,这些才是学校文化最真实的体现。

真正的学校文化不是靠巨额资金堆砌出来的奢华设施,而是弥漫在校园空气中那种说不出的味道,是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是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精神魅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