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微信公众,ID冬之舞的故事小屋,文责自负
经典谍战剧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应邀参加《朗读者》。主持人董卿采访他,他提到童年时,父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殴打他,造成了他内向的性格。原生家庭的伤害,让他不开心,他对父亲充满怨怼,十七年不与父亲说话。
我们似乎也会一次又一次面临类似的场景,犯同样的错误,冲动中变得固执,愤怒中失去理智,崩溃中不再思考。
那我们为什么会趟过同样的河流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成年人的情绪根源,要关联到童年时期的情感缺失,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要找出那些让感情、思想和行动失控的原因,而部分答案就深藏在我们的过去,那里住着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
《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用图式疗法告诉我们,思维、感觉和行为都受过去童年情绪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屡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原因。
该书作者是德国殿堂级人物吉塔·雅各布博士,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也是德国汉堡盖亚集团的心理主治医师,把图式疗法推向了世界,有关书籍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
这本书帮助我们觉察自己的内心,修正我们的外在行为,抵御负面情绪的影响,塑造全新的自己,从而体验更自信满足的生活。
01 不被认可的童年经历,无法让一个人成为快乐自信的人
童年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生的烙印。如果童年时期承载过多负面的情绪和否定打击,尤其来自父母的伤害,那么就会阻碍我们的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有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遭受恶意的情况,外界的蛮横无理、不友好,让自己感觉到被伤害。如果这些创伤超出我们的自愈和抵抗能力,就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和伤口。这也就是所谓的“创伤”。
我们之所以会踏进同一条河,在类似的事情上吃亏受伤,本质上是我们没有觉察自己的内心,没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能力。
麦家的童年充满着负面情绪。同样的伤害,也顺延到了他儿子的身上。不幸的童年再次上演,他不知如何正确处理与儿子的关系。他的儿子患上了自闭症,有三年时间不和任何人交谈。他想终止对儿子的伤害,就让孩子出国留学,转换环境,给儿子写信交流。
在此过程中,他幡然醒悟,学会了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原谅了父亲,让内心中那个童年小孩,重拾生活的希望。
童年时,内心受到创伤,我们还没有能力转化负面情绪,只能让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伴随我们长大。
成年之后,我们才意识到,原来成长可以带来改变。当我们内观自己,拥抱那个没有被照顾好的内在小孩,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能摆脱过去的不好影响,自己可以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
童年时记忆深处的情绪,根源在于我们还是孩童时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被忽视,受伤的内在小孩“独自一人在这世间”。
千万粉丝达人、畅销书《涵解:无畏真实》作者涵涵姐,曾经也遇到过童年的创伤。初中时,她去了寄宿学校。在那里,她遭遇了被孤立、被排斥、被霸凌,生活物品不翼而飞,被子里莫名其妙出现缝衣针,香蕉皮、橘子皮和剩骨头出现在餐盘里。
她试着讨好同学,帮忙打扫卫生、写作业,但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无功。在她的观念里,认为自己做得还是不够好。很长一段时间,她不愿回想这样的经历。
每一次的伤害都会留下伤痕,这个伤痕,只有通过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才能治愈。没有人一直顺遂,在生命中一直体验世界友好而亲切的一面,始终生活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始终被人善待。
当我们被负面情绪困扰的时候,不妨建一座“情感桥”,通过情感建立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想象一下童年时期的感受和体验,想一想自己未来如何更好地应对,从而摆脱负面情绪,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在感受和外在行为,成为快乐自信的人。
02 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拥有自信和满足感
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个性和被真诚以待的需求。如果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容易陷入困惑,做事情没有信心。
孩子需要值得信赖的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他们才感到自己是被爱的、被重视的。
如今大火的傅首尔,自小父母离异,外婆把她抚养大。小时候原生家庭不幸福,她特别的自卑,因为家庭原因,和两任男友分手。虽然她在小时候有不好的经历,但这并不影响她追求自己的家庭幸福,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后来,傅首尔遇到并不帅气的老刘,收入也没有她高,但是两个人的互动特别温暖,让她终于有了家的归属感。如今的老公,能够包容她,给她生活中的温暖,抚慰她缺失的亲情,让她散发自信的魅力。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经受外界的考验,还要承受内心的折磨。那是因为,我们从始至终没有明白自己要什么,只有内心的坚定和自信,才能消除内在负面情绪的影响,才会让我们的人生不同。
傅首尔的自信在于,她深知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对自己的意义,这份亲情会抚慰她的内心,滋养她的心灵,让她获得满足。
每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就会迸发自信的魅力。
著名女建筑师、民国才女林徽因,从小家里情况比较复杂。母亲是继室,目不识丁,与父亲林长民没有共同语言,因而婚姻关系不好。缺失的亲情,让林徽因小时候很少大笑。她要安抚母亲的不快乐,还要努力在祖父、祖母和父亲那里展示自己的聪明伶俐,过得很辛苦。
当林徽因随父亲赴英国游学时,她遇到了情感炙热的徐志摩,但她不想陷入父母般的婚姻。所以,回国后,她选择的良配是性情沉稳的梁思成。
她始终明白,自己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父母婚姻的不幸,让她认清了要选择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
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独立应对哪些事,人是很难掌控自己的生活的。
03 觉察内心的感受,改变外在的行为
当成年人的内在需求没满足,内在情绪就发挥破坏的力量,表现的外在行为就很幼稚。这是因为我们过去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伤害了现在的自己,所以选择以逃避的方式面对生活。
漫画家宫崎骏曾说过,这辈子没有活成父母希望的样子,也没有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更没有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却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当一直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自身也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方式。
一则新闻报道,三十岁的小王,离家出走了。家人急坏了,找了几个月,终于在民警的帮助下找到了小王。原来,他遇到了无能为力的事情,自己没办法解决,就萌生了世界不公,不如与世隔绝的想法。他扔掉了电话卡,凭借以往的积蓄,一直沉迷在网吧。如果是你,也会像小王一样吗?
其实,人生重要的是提升认知,不让我们内在的负面情绪,主导我们外在的幼稚行为。
我们现在可以弥补童年的,就是照顾好内心的情绪。这些情绪就像我们的内在小孩,我们要安慰他,并给予关注和爱护。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做自己的母亲和父亲。”
那么如何照顾内在小孩呢?
第一步是与内在小孩建立联系。我们可以选择与过去建立联系的辅助物品,如照片、信件、毛绒玩具等,想象一下当时作为孩子的感受。
第二步是认清需求。问问自己现在需要或想要什么,当前没有满足哪些需求,又想起了哪种童年时的场景。与童年时相比较,今天的我们能更好地满足哪些需求。
第三步是进行关怀。想象一下怎样才能充满爱地照顾内在小孩,如何治愈他的伤痛。把坚强的成年自我放在他身旁,并且安慰他、保护他。
作者认为,心理不是难以捉摸的丛林,而是可以像地图一样被展示出来。
在地图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深入自己的内在深处,循序渐进地了解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找到让我们坚强、对我们有帮助的东西。
通过了解自己内在的感受,我们可以放下过去的、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和感觉,改变自己的生活。
比如,当我们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时,要避免把自己童年那些负面情绪放出来,避免去责怪,甚至去打骂孩子。只有我们消除了所有的痛苦、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我们自身才能成长,才能找寻那个幸福的内在小孩,让他成长为成人自我,那么我们就能更自信地工作和生活。
如果我们身边的人受到了幸福的内在小孩的引导,也会让我们更接近这种状态。在他们周围,我们也会觉得更快乐、更轻松、更有归属感。这些人散发着积极的情感,所以我们亲近他们。
吉塔·雅各布的这本《0次与10000次》让我们有机会来改变自己,去找到内心的那个幸福的小孩,找到那个成人自我,我们还有机会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