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凸显语文课程“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统领,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和结构化课程内容;进一步突出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推动语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深度变革。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和教育的有
机融合。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是学科教育高度、深度和内涵的提
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
学科核心素养意味学科教育模式和
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概念辨析】
素养——指人通过修习所形成的能力和品质,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
核心素养——指人的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
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素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句话中使用了三个短语来解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即“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和建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三个短语意在说明语文素养的建构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