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
第三节 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结果检测注重结果,过程性评估关注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既需要准确、可靠的结果反馈,以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需要对学习过程的评估,以激励、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因此、科学、有效的评估,做出调整和改变的地方。既要关注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这是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一方面,需要改变过去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倾向,将结果检测和过程性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应关注什么样的结果,注重什么样的过程。没有对评估目标和方向的新认识、新理解,很难实现对素养目标的有效评估。
结果检测要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结果检测究竟应该检测什么,这是需要教师重新思考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做结果检测时,教师一般定位于知识的检测命制的题目,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都紧紧围绕所学的知识展开。通过学生对相关题目的解答情况,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但是今天,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课程实施要以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目标已经从学科体系走向课程育人,教学目标已经从知识记忆走向知识应用,因此,对学习结果的评估也应做出调整。应将考查的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与自然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提供更多的真实生活场景、更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
1.评估与目标要保持一致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课程实施的价值追求,是课程的基本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的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总目标,教学活动依此展开。评估作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自然也要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宗旨,与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保持统一,实现目标、教学、评估的一致性。
在评估原则上,应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发展,要体现导向性和激励性;应通过有效评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估内容上,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结合具体内容,以学科概念为依托,检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在评估方式上,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目前,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教学目标已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整合,已经从知识导向转向知识的应用和问题解决,将落实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学过程也要发生一系列转变。例如,整合零散的知识点和简单探究活动,聚焦学科大概念的建构与理解,聚焦真实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在完成核心任。
作为指向学习结果的检测,也要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而改变,考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发展情况。具体说,评估内容要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习题的解答,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应该说,结果检测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目标、教学、评估统一性的必然结果。
2.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科的核心能力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而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不同学科涉及的学科能力虽然不同,但是不同学科都特别看重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这些能力从广义上说,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核心能力很难由教师直接讲给学生,需要借助问题情境,通过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核心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当然,这些能力也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
因此,结果检测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通过在试卷中创设问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发挥了评估的导向性作用,引导课堂教学更加聚焦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加聚焦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更有利地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