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糊涂群主带领我们生化女侠们共读了成都师范大学陈大伟教授所著《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好书好文章总能给人以思考,为人开启一扇光亮之窗。本书从课堂实际出发,融入作者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虽然很多地方读者还是很吃力,但是这让我明白了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授课教师的语言,用眼睛看授课教师的表现,我们还应透过耳朵的听和眼睛的看,用心灵去感受课堂、体悟课堂。在观课中,除了授课教师的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及师生的精神状态,都应成为我们观察感受的重要内容。
在以前评课时,我们会对授课教师下评语“教态大方,板书工整,普通话标准”等等,或者提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甚至看领导态度决定评课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课质量,没有大的收获。 而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两个字的改变却意味着教研文化的重建。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教育文化的重建,而教育文化的重建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变革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变革学习的观念和方式,变革管理的观念和方式,变革评价的观念和方式,变革教研的观念和方式……其中教研观念和方式或者说教研文化的重建是教育文化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教研文化的重建,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文化重建。
“观课议课”部分使我认识到观课议课是改进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学校改革与发展中技术与方法的改变是基础的,变革深处是文化观念的变化。
一、 以学论教的质量观。
观课议课致力于推进“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观课时,把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学生的教,这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思考教;议课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和依据,这是以学讨论教;通过观课议课,促进执教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因学施教、因材施 教,这是以学改进教。
二、 促进思想的发展观。
对于教师的成长和改变,更有价值的做法不在于提供作为结果的思想,而是引起他思考,促进他思想。观课议课过程中需要改变
以往只填写听课记录等以备检查的行为,而要积极地思考,实现教师共同发展。
三、改善生活的实践观。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与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研修活动。观课议课就是为了人的幸福,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教师的幸福生活,让教师的生活有梦想、有意义、有创造、有痕迹、有质量。
四、成长创造的幸福观。
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审美性体验。观课议课致力于帮助教师创造幸福的生活,使教师留下自己的“痕迹”。观课议课讲究“和而不同”,尊重每位教师创造性实践的专业自主权利,在创造性教学中留下生命痕迹。
五、 相互滋养的生态观。
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不仅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是教师共同成长、不断创造的家园。观课议课是教师之间的互助行为。观课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做到适度参与,不要抢“镜头”;议课时要识别他人情绪,启发授课教师而不是改造他,让对方赢得自信。
六、 促进理解的对话观。
观课议课时要理解教学,理解自己,理解他人,而理解需要对话。观课议课主张多采用问号,一方面体现了探索与发现,有利于促进思想,展开对话,彼此启发;另一方面体现了彼此倾听的态度,同时传递着关爱和理解。
七、境脉特征的真理观。
我们强调围绕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开展观课议课。“观”是选取、组织有讨论价值的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议课不同于评课、磨课,它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课堂教学的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这本书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我一定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课堂建设的合理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