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输入
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量(听、读)才能保证输出(说、写)的质量。听比较简单,读原文是很多人(我)害怕的一点。
2 n+1
学到某一阶段觉得自己做的不错就要向更高层次进发。上个月舒服地听完《自控力》,这个月开始听《万物简史》,全场懵逼。
3 工具
英语本身是一种工具,没人会花好几年的时间学习如何用螺丝刀,“学会”这个步骤很短,后面很长的时间是精进。
4 兴趣
我更愿意说“功利”。喜欢什么就去读去听,像我这样有职业和学习上的诉求就很功利地只研究对自己有用的材料。
5 背单词
背单词只能作为短期应试的一种手段,考翻译资格证之前我也拼命背过单词。但是词汇浩瀚如海永远背不完,更何况还有不同语境下的一词多义。
6 口语
大量的听力输入是口语的保证,我也是来了澳洲每天大量听英语才敢开口说的。在国内没有英语环境,尽量多听各种播客。
7 口音
口音是更高层次的追求,连口语都说不流畅就先别追求什么伦敦腔了。
8 听力
练听力也别只听标准音,美国人民的口音也是各种各样,我爱尔兰同事说的简直是另一门语言。
9 语感
和押题一样,语感是一门玄学。所以还是好好学习语法,语法学好了,可以拆解理解长句复杂句就能加大阅读量,阅读量打了语感自然就有了。
10 有效抱团
《自控力》告诉我们最好找小伙伴一起完成目标,可是奶爸却反对组团打卡学英语。我觉得问题在于网上很多打卡小组成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虽然很多人都抱着“学英语”的目标,但是三分钟热度太多,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