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七
选自《 第二部分:爱 》
P78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 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我必须做几点说明:首先,“心智的成熟”这一字眼,可能会使人联想到宗教意义的爱。任何笃信科学 的人,对于“爱”具有的宗教色彩的定义,肯定不以 为然。但我的定义,并非来自某种宗教性思维,而是 来自心理治疗临床经验,也包括多年的自我反省。在 心理治疗中,爱的地位无可比拟,大多数病人却对爱 的本质似是而非。有一个年轻的男性病人,他胆小怕事,性格拘谨而内向,他对我说:“母亲对我的爱太深 了!我到高中三年级,她都不肯让我坐校车到学校去。 我苦苦哀求,她才让我坐校车。她怕我在外面受到伤 害,所以她天天开车,把我送到学校并接我回家,这给她增加了许多负担。她真的是太爱我了!”为了顺利 完成治疗,我必须让他意识到,他母亲的动机,可能与爱没有关系。原因在于: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 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 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推动他人心智的成熟, 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为他人着想而自我完善,这与自我约束不会产生对立。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 二者之间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灭。
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我们爱某人或爱某种事物,就不可能坐享其成,而是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获得成长。
在爱的定义中,我用“意愿”这一字眼,是想强调它在情感领域中的地位,远超过一般的生理或心理 “欲望”。“欲望”未必能够转化成行动,而“意愿”则可成为导致实际行动的强烈欲望。二者的差别,类似于说“今晚我愿意去游泳”和“今晚我要去游泳” 的差别。人人都有爱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只停留在 想法和口头上。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与此同时,不管是爱自己还是爱他人,为心智的成熟而贡献力量,也须出于自主的选择,也就是爱的选择。
「I,重述知识」(必选)
什么是爱,请归纳总结拆页中内容,并请用一些图案或你绘制的图画表达爱,在图中给出一些语言来诠释。
爱是什么?我想这也是我们在人生修行中需要探寻的课题之一吧。
爱能够让两个单一的个体,慢慢地打破自我界限,彼此靠近,同时爱又让两个人彼此完善自己的心智,彼此独立成长。
爱真是一种伟大的存在,它能够让当事人的目标一致,彼此完善,彼此成长。
爱对我们会有所要求,它要求我们不仅仅是爱别人,更需要从爱自己开始,脱离了自己,爱就没有存在的轨迹,
爱需要我们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我们自身的界限,让我们主动去接近他人,并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爱也是一种意愿,是出于我们自愿的产物,没有强迫、没有被动。
只有真正的了解了爱,爱才会给我们美好的明天。
「A1,激活经验」 (必选)
挑选你生命中曾经有过的你认为有“爱”的关系,用拆页中的知识点判断分析,你认为的爱是爱吗?
这是一个普通而有平常的爱情故事。
有个男孩子喜欢一个女孩子,于是他们就成为了男女朋友。刚在一起的时候,男孩子每天都会变着花样逗女孩开心,给她买喜欢吃的东西,给她送实用的礼物......
时间久了,男孩子发现自己的女朋友不像别人家的女朋友,因为她不喜欢黏着他,她会要求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男孩子就对她说:“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不爱我呢,不然老不黏着我,感觉我就像个外人一样,根本就不是你的男朋友。”
女孩便问他:“那你希望我怎么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女朋友呢?”
“最起码每天给我打电话,有空我们就约在一起,你不要老想着学习啊,提升自己什么的,这样我很没安全感,等你变厉害的时候,会让我觉得我根本就配不上你。”男孩如是说到。
后来女孩子为了他,就真的再也没有学习了。
后来的后来,就没有了后来。
在我看来这样的“爱”不算“爱”,因为它是枷锁,是限制了两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