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是名分礼法的核心
荀子说,人要生存不能没有社群组织,社群内没有名分地位之别就会产生争斗,就会混乱,混乱使社群陷入困境。所以人与人之间没有名分地位的差别,是人类的大害,建立名分地位等级制度,符合天下人的根本利益。君主是管理名分等级制度的关键。所以,君主完善自我,就是完善天下的根本利益;稳定君主的地位,就是稳定天下的根本利益;尊重君主,就是尊重天下的根本利益。
古代的先王将社群组织内的人进行区分而赋予不同的等级名分,有的受到赞美,有的被厌恶;有的待遇优厚,有的待遇微薄;有的安逸快乐,有的辛劳病苦。这不是要刻意宣扬贪婪、炫耀和浮华,而是为了通过礼乐彰显仁义,通过遵从礼法来贯彻仁义,因为确定名分地位就是礼法。
在器物上雕琢刻镂,在衣服上饰以华美的图案色彩,只是为了辨别贵贱而已,不是刻意显摆;用钟鼓、管磬、琴瑟、竽笙等乐器演奏音乐,只是为了区分吉事凶事或者聚会庆典时创造和谐气氛而已,不是为了打发闲暇时间;建造宫室、台榭,只是为了避免燥热潮湿,修养德性,区分地位高低而已,不是为了追求外观壮丽好看。
所以,《诗经》上说:“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既有雕琢华美的图案,又有金玉的质地。我们勤勉的文王,治理天下四方。
国家要富强,君主必须是仁君
穿衣服重视色彩图案,饮食讲究口味,统治天下把财物都纳入统一管理,天下万民都以君主为尊,不是要刻意追求贪婪骄奢。而是自古以来,要统领天下,应对处理各种变化,充分利用各种物资资源,养育万民,全面决断天下大事,没有比有一个仁君更好的了。
仁君的智慧谋略足以治理国家,百姓太依赖他的智慧了,所以大家相互跟随都来为他辛苦劳作,让他安心,不断增长智慧;仁君的仁厚足以安定国家,百姓实在是真心赞美他的仁厚,所以为了他愿意出生入死、抛家弃子来保护他,百姓的报答使他更加仁厚;仁君制定的礼仪和雅乐正声美好得足以教化天下百姓,百姓真心赞美其美好,所以,百姓为他雕琢刻镂器物,制作色彩图案华美的服饰,来突出他、美化他,从而保养他的美好。有这样的仁君,国家就安定了,没有这样的仁君国家就会陷入混乱。
如果君主是个仁君,百姓就会尊之如上帝,亲之如父母,心甘情愿地为他出生入死、抛家别子,没有别的原因,因为他所推行的政令礼乐太美好了,他所取得的成就太大了,他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了。荀子说,正如《诗经》所云:“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这是《小雅·黍苗》中的一句,《小雅·黍苗》是百姓赞美召穆公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召穆公是召公奭的后代,封于召国,周厉王被杀以后,召穆公将太子静藏在家里养大成人,他和周定公一起拥立太子静为周宣王,“周召共和”开创了宣王中兴的局面。
全诗的大意是,百姓在黍苗茁壮成长的季节,离开家乡,跟随召穆公去南方营建谢邑,大家牵牛拉车,车载肩扛,积极劳动。谢邑营建完成,成为西周王朝的南方门户,这样周宣王就安心了,因此是召穆公的一大功绩。
原诗的译文有各种版本,结合荀子上下文的含义,我觉得按字面翻译较好:我们大家车载肩扛,牵牛拉车,从四面八方的家里长途跋涉来到这里集合,不完成召穆公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怎么能轻言回家呢!说明召穆公是位仁君,百姓都拥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