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我,如果你拿到一篇新课文,你会从哪些方面去思考你的教学,你会怎样着手备课?
我想,我应该会从九个方面去思考我的教学。第一,这篇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即理解它的文本特征、文体特征);
第二,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即内容、主旨);
第三,这篇课文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即写作动机、写作背景);
第四,这篇文章是怎样去写的文章(即语言特色、写作手法)。这是普通备课的四个问。问文体特征,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问文章的写作动机和背景,问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光这四个够不够呢?不够!我还得问:
第五,编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即了解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
第六,这篇课文最大教学意义在什么地方(即思考它的教学价值);
第七,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和写作特色的语段是哪几个(即注重教学聚焦);
第八,读这篇文章,学生自己可能读懂的和需要老师教懂的分别是什么(即做出学情预判);
第九,教材本身提供了哪些助教助学的资源(教学资源)。
这九个问题想透了,备课就可以开始了。当然语文教学备课思考,具体到某篇文章,很可能还会有第十第十一个问题,但是不管怎样, 有一点要谨记——语文必须老老实实地教。
老老实实备课,扎扎实实研究。深读文本深亦浅,浅读文本浅亦深。老师研读的深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备课才是提高教艺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