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才慢慢感觉和体会到: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绝对是利好政策。“双减”政策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项政策既保障了学生们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也保护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因此孩子们就成为最大的受益人。为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好多学校也结合校情想方设法抓落实。比如我们学校就致力于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体育、阅读、文学、艺术等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制定了详实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努力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这也促进了学校教学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正因为我们都正置身于落实“双减”政策的教育改革之洪流中,所以也会让我们产生诸多思考和联想。这也让我想起了先后两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不同感觉和些许思考。初读此书,当时脑际空空如也,感觉一无所获。但是这段时间我猛地寻思着,这部享誉世界的“活教育学”,一定有它的灵魂和价值。因此近期又端详着这本书,重新对部分章节悉心搜寻,再度揣摩,这才让我慢慢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33年的教育生涯,总有一种信念贯穿着他所有的教育活动,这种信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教育生态”。
其一,生态的思想。教育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帕夫雷什中学,很少有孩子得病。即是有病态的孩子入学,在学校环境的影响、活动的排解、劳动的锻炼、针对性的引导等,多数孩子会逐渐康复。能让孩子不生病,就现在来说,这是一所神奇的学校。
其二,生态的环境。读完《帕夫雷什中学》,感觉到这不是学校,它是农场,有大片的果园、苗圃、麦地、侍养场、草地;它是工厂,有发电站、磨具厂、电工活动室、无线电装配室、大棚温室;它是图书超市,走廊里、教室里随处都能拿到自己想看的书。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学生在参与,甚至都是学生的“作品”。尤其是大面积的绿色植物,能释放出大量的吸毒素,孩子不生病,不足为奇。
其三,生态的课程。帕夫雷什中学把文学、数学、科学等智育课程,都安排在上午学习,而下午全部是课外小组的实验活动或劳动实践,目的是留出更多的自主时间,让孩子能够静心和精心地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例如,6岁的孩子能独立装配无线电收音机;7-8岁的孩子能嫁接苹果树;10-11岁的孩子能培育出亩产量高出1倍的小麦种;12-13岁的孩子能驾驶农用拖拉机耕地播种;孩子培育的苹果、葡萄等苗木,成为周围农庄果木生产的主要来源。在帕夫雷什中学,能成为农学家、土壤分析家、畜牧学家与成为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同等重要。学校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展点,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其四,生态的活动。《帕夫雷什中学》通篇没有离开“劳动”一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切教育活动都源于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教育。从学前幼儿开始,学校就培养孩子培育果苗、沤积土杂肥等能力,德智体美等各育在劳动中得到培养。可以说,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处处存在着劳动。学校的活动是丰富的,尤其是学生的各类论坛演讲和校内外的游览活动,让孩子在生态的环境中不知不觉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才是真正的人的教育。
当然,《帕夫雷什中学》的生态还有很多,以上四点,最为深刻,也最有借鉴价值。回顾对照我们前几年的教育,学校的生态几乎是“体无完肤”,实在让人心痛和着急。而眼下,我们应该万分庆幸我们的这些孩子生而逢时,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双减”正在如火如荼,我们唯一要做好的就是要竭尽全力把“双减”政策落实落细落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更加生态的教育,为所有孩子悉心打造出更加阳光、灿烂、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