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质量的备课是现在学校管理的“痛点”与“难点”。很多老师肯定会说,备课谁不会,每个老师一走上岗位,就要备课,然后每天都要备课。可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还要提备课专业化呢?难道过去的备课都不是专业的备课吗?
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备课,备教学目标、备学情学法、备练习设计,可是当我们停留下来仔细去看我们的备课时,我们会发现,真正影响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是备课。一节课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那么备课备什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成都张爱军老师和他的团队从2014年就开始了探索与实践,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备课专业化的概念和路径,更是提供了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范式,如果我们每所学校,每位老师都能借助这个备课工具,以及专业化的备课操作要领来指导自己的备课,相信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学会解读教材,叙写目标,设计有效活动开展教学,更能反思教学,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能促使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而这些,正是研究备课的价值,即在教学、教研、科研水平上全方位发展,但于教师而言,备课还具有非功利性价值,它可以帮助教师超越物质和名利等功利性价值的追求,实现自己在职业道德与伦理层面的自我成长。总之,备课专业化是、具有利他性质的,利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我在听讲座时,有一位教师的课上得特别好,于是记者追问:请问您备这节课用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回答,我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备这节课。可见,这位教师一直在积淀,在准备,在他的心中时刻装着目标,装着学生,因此,他可以直接现场上课,也就是备课时间很短,但也是备课时间最长。这样的教师它并不是省略了备课的时间,而是他已经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化到了心中,化为了无形。
反思自己,当我们在备课前,一定要思考:这节课要解决“去哪儿、怎么去、到了没有”这三个问题。而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这节课的质量就必然有效实现。去哪儿,需要结合课程标准,提炼本节课的大目标以及具体可实现的小目标;怎么去,就是依据目标设计两至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在合作分享中质疑、深化,形成结论;到了没有,就是通过有效的作业检测学会了没有,学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不会,依据作业进行课堂诊断,从而更好的反思调整。只有这三者两两一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真正走上高质量。
任何一节课,确定了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活动,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关键处点拨、指导,最后通过2-3道作业设计巩固知识,关联知识,创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检测目标达成度。这样坚持6年,我们对教材,对课堂,对学生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悟,我们的教学也才会真正由经验型走向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