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分三类:
第一种叫作武断决策者。这类决策者会说“这事不用讨论了,我拍板了”,是非常武断的。
第二种叫优柔寡断者。就是他怎么也决定不了,看到一张菜单都要研究半天,有选择困难症。
第三种叫作拒绝决策者。
拒绝决策者又分两类:
一类叫作确定论者。比如说你找一个大师,想让大师决定你应该做什么,结果大师说“不用选,一切东西早有命定”。也就是说,这个人认为一切东西都是上天决定好的,我不用选择,直接做就好了。
还有一种拒绝决策者叫过滤人。意思是他对于自己做的所有决定,都会有信息过滤的机制。比如说,一个人最开始选了很多款车,当他选择了买这款以后,他就不再看其他车的广告了。就算别的车有很多好的条件、优惠、技术,他也都不看。因为他买了这款车,就只看这款车,过滤了其他的信息。所以这种人也可以被称作拒绝决策者。
那么如何做出决策呢?
第一个,以完整有效的信息为基础。但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只能够尽量地做到完整,尽量地做到有效。如果一个人做任何决策,都需要绝对完整和有效的信息,那就什么决策都别做了。因为做不了,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整和有效的信息。
第二个,我们还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也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你问每个人,每个人都可能会讲“我是实事求是的,我们这个单位的风气就是实事求是”。但什么叫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你能勇敢地面对跟你认知不同的东西,你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可能犯错的事实,你能接受跟你想法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就叫作实事求是。
第三个,能够有效地达成目标,好的决策能够更有效地达成目标,而不仅是达成了目标即可。
最后一个方法叫作学会接受。做了决策以后,你要学会接受,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决策,所有的决策到最后都可能会是遗憾的艺术。你能够反思,但是不要后悔,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进步,但是不需要过度地纠结。
那么如何评估解决方法呢?
有一个方法,叫作用实际效果测算。比如,成本收益分析就是一种测算方法。我付出多少成本,我得到多少收益,这些收益如果换成年化(年化收益率)大概是多少,数额合不合适。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能算钱和物质,我们还需要预测他人的反应和决定。也就是说,你所做的决定,不是你一个人的决定,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对这件事情的反应,而那个反应又会再次影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