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
这两天读书发现了宝藏——苏州明德初级中学的课改实施具体内容,我用了两天时间把步骤梳理出来,并加入了一点自己的理解。第三章“聆听学校行动的声音”中,“项目推进历程”让我欣喜万分。在这里,课改从准备到实施再到成就都有呈现。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学习。学校教师人手一本课堂改革方向相关的书籍,老师们阅读之后撰写心得。
2.反思交流。学校牵头组织全体教师读书后,分教研组分享学习心得、反思,在群里进行交流。
3.形成共识。经过学习交流,老师们领悟课改理念,达成“课堂改革势在必行”的共识,建立起课堂改革实验的信心。
4.建立制度。学校管理部门着手制订课堂教学改革的计划、实施方案,重点提出了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准备下一阶段的实验推进。
二、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1.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重点放在学生不会的、不清楚的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制度。
3.强化问题导向,多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小组讨论成为课堂常态性学习形式,让学生感悟成为学习的一种基本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
4.围绕教学的基本程序,结合学科及课型特点进行创新。
课堂基本程序:展示目标—提出问题(学习要求)—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班级汇报—学生质疑讨论—教师点拨讲解—学生领悟—目标达成评价。
课堂改革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基础知识精讲简练,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融入基础知识运用的学科活动。课堂活动设计坚持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基本原则。
三、下水实验
1.了解课堂
(1)以“同一堂课”形式开展全校青年教师评优课,让每一位教师有机会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现状。
(2)自我反思查找问题。学校设计问题形成问卷,学生针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情况填写问卷,让教师了解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汇总学生问卷,归纳原因,深入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
(3)同伴互助,诊断问题。每位教师至少邀请一次教研员、一次同伴走进自己的课堂,至少听自己两节课通过课后评析,为自己教学把脉,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形成较全面的个人课堂诊断,进一步明确问题和改革办法,一个月后再次邀请教研员、同伴深入自己的课堂,就问题的改进征询意见与办法。
2.研究课堂
(1)学校经过讨论,提出课堂教学的初步要求,如上课的基本环节,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课堂教学评价等
(2)树立典型课堂
确立典型。每组至少确立两位教学有特色,教学效果好,并且乐于进取的典型。校行政是校级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应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先行者。
跟踪探讨。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校行政及教学骨干组成学科课改协作组,深入典型教师的课堂跟踪听课,一周围绕升本理念和课堂基本要求,着力研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指导学生学习等问题,结合,学科实际与典型教师一起探讨。
总结模式。通过与典型教师集体研讨,初步总结出切合学科实际的各课型模式
3.课堂改革
(1)学习摸索
同学科老师跟踪观摩典型教师的课一周,在认真学习和探讨的同时,参照模式,逐步改革自己的课堂。
(2)反思研讨
① 注重对个人课堂的专题性反思,如学习小组的建设,提问的技巧等。
② 强化校本研修的规范和示范
A.围绕课堂突出问题,开展集体备课,在语数英三组开展全校集体备课观摩活动。
B.教研活动中,结合科研课题,针对学科课堂问题,进行有效学习和集体研讨,力争每次活动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C.对于各组反映的共性问题,开展全校性的讨论和专题沙龙研讨,达成共识。
③ 总结改进
本着边实践边改进的原则,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提升经验,同时为下一阶段改革指明方向。
看到这里,我就一直在想,要是早几年看到这本书就好了。我们就能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探索。以上是学校层面教研方面的的内容,后面还有更多教师操作层面、学生活动层面的内容。真是太周到,太细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