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起,在课堂上进一步还时间和空间给孩子们,推行系列做法,如今已经一月,该是月度小结的时候。
将这个月课堂上的做法梳理一下,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总结。
一、表达与倾听。
整个九月,课堂都用一个一个的关键问题串联,每个问题都请1-2名孩子做比较完整的回答。这个做法以前就是如此,但是本学期起,与以前相比不一样的是,在聆听孩子发言的时候,我更加专注、更有耐心,使得其他孩子在倾听发言的时候也更加专注。
本学期起,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跟之前的问题相比,不再琐细,给孩子表达的空间更大。
比如,要求孩子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我会先放手让孩子自己试着整理,再组织孩子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时,只用一个问题扫除障碍:“孩子们,我们在整理记录单中的数据时,从哪一个开始看?”孩子们会说,从第一个开始看,于是接下来就请孩子们以排为单位,从第一排开始,依次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
孩子起初可能是按照顺序,从1号开始,逐个往后整理。比如1号身高是146厘米,在140-149厘米之间,所以在140-149这一栏里画一笔,2号身高是144厘米,也在140-149厘米之间,所以在140-149这一栏再画一笔。但是,看着看着,有孩子发现了更加简单的方法。他们看到因为分成三段,第一段是130-139厘米,这里面所有的数十位都是3,第二段是140-149厘米,这里面所有的数十位都是4,第三段是150-159厘米,这里面所有的数十位都是5,因此,在按顺序整理数据的时候,不需要将每个身高都看遍,只要看每个身高十位上的数字就能知道每个身高该填进哪一段。
有了这个发现后,整理下一排的孩子就能先找出这10个身高中十位数字是3的有哪些,十位数字是4的有哪些,十位数字是5的有哪些,再分别填进130-139,140-149,150-159。相比之下,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的速度提高了很多。
在此基础上,又有孩子提出从1号开始,先把十位是3的身高全部用相同的符号标识出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再把十位上是4的身高全部用同一种符号标识出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最后把十位上是5的身高全部用同一种符号标识出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先画“正”字整理数据,而直接就可以完成如下统计表。
交流到这里,又有孩子继续对已有方法做出改进,提出可以一边找一边就用序号标注,这样标注到最后,每一种有多少人也就自然揭晓,不需要再另外统计。
……
就是这样,孩子们在表达与聆听中不断将思维引向深入,不断将方法推向合理,不断推动着学习的发生。
二、评价与鼓励。
开学第一个月的课堂上,每个孩子围绕问题给出回答之后,我均不再长篇大论给出评价,而是将评价的权利转让或者说还给了孩子们。
孩子发言之后,我或者先问所有孩子:“某某同学的回答清楚吗?正确吗?”在得到肯定答复后,组织孩子们集体用掌声对回答问题的孩子的口答给出及时的评价。
或者先组织孩子们用掌声给出评价,再扼要介绍评价的理由或者请其他孩子来说一说如此评价的原因,总之是将评价的权利让渡给了孩子们,更多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来推动课堂的学习。
特别是在解释用掌声给予肯定评价的原因时,会将课堂学习的要求与规范通过评价适时传递给孩子们。比如,有些复杂的问题、重要的发现,都会在孩子表达清楚之后,再请其他孩子来复述。如果复述正确,同样会组织所有孩子为其送出掌声,为什么呢?因为“听”和“说”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是需要让所有孩子都知晓,并且努力都做到的课堂学习常规。
当评价主体变成孩子,评价方式更加多元之后,明显能够看出课堂上喜人的变化。
三、回顾与反思。
坐在他人课堂里,总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而能够对先后看到的不同课堂里孩子们的表现了然于胸。再联想到自己课堂里孩子们的表现,于是更会庆幸开学这一个月以来,在课堂上所做尝试的必要与价值。
看课的角度有很多,但是毫无疑问,看学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角度;看教师的角度有很多,但是同样毫无疑问,看其课堂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角度,尤其是看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就更为关键。
而要想学生在课堂上有优秀表现,不仅敢说,而且会说,就需要有充分的课堂锻炼的机会。所谓在做中学,在表现中学会表现,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开学这个月,所做有用,十月将继续,让每个对学习有想法的孩子都被表扬,都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