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节奏调整了,从此前的每周核发10家公司,到近几周的7家、4家、5家,发行节奏明显放慢。
不知道,这是面对压力进行的调整呢还是有错就改。如果是面对压力的调整,那么,以后还搞不搞改革、想不想发展、还有没有市场监管。要知道,没有一项改革举措推出是没有压力的,也没有一次发展是没有阻力的,市场监管更不是轻而易举。如果听到一点不同声音、出现一些质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对政策进行调整,那还搞什么改革、发展、市场监管。
如果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做错了才调整的,那么,错在哪?每周发行10家与7家、4家、5家到底有什么区别?应当说清楚。而把新股发行节奏放慢,是否就意味着市场可以稳定、可以复苏复苏,投资者利益就可以不受到影响。
显然,这是十分天真而可笑的想法。如果发生在投资者身上,或许可以理解,毕竟天天与利益打交道,市场不稳,利益就会受到影响,为自己的损失找理由,自然会把责任推给新股发行。更何况,有一些专家也在把市场低迷的责任推给新股发行,投资者起哄也就不可避免了。但是,管理层应当有定力、有耐心、有信心、有勇气,而不是被不同声音所左右,就做出放慢新股发行节奏,甚至暂停新股发行这样的举动。
众所周知,从股市成立到现在,也就短短的20多年时间,我们已经有过9次暂停新股发行的情况了。实践证明,每次的暂停新股发行,并没有能把股市从低迷中拉起来,也没有能使股市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相反,却陷入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那样“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由此,也给投资者一种错觉,新股发行是罪魁祸首,是一副毒药,尤其在市场不振的情况下,就应当停止新股发行。
毫无疑问,从此次新股发行节奏放慢的情况来看,管理层已经很不自信、很不清楚自己应该做更不清楚股市低迷的真正问题在什么地方了。新股发行节奏只是表象,如果要把责任推给新股发行的话,问题也不在节奏,而在质量,在退市制度没有真正建立上,在现有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低劣上,在劣币驱赶良币上。如果把责任推给新股发行,并因此而放慢新股发行节奏甚至暂停新股发行,就等于让原本就已经腐朽的市场之水越来越污、越来越浊。
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恰恰是这些方面的工作没有能够做好,尤其是上市公司质量和退市制度。从新上市公司质量来看,很明显地,很多并不真正符合上市要求,不是能够给市场带来希望的公司,被机械、教条、僵化、腐败的审核制度放进了股市,而真正有潜力、有前景的公司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如此,良币驱赶劣币的功能就很难发挥,给市场换水的目的也难以达到。相反,会在市场形成一批新的垃圾公司。所以,如果要对新股发行提些意见的话,应该在新上市公司的质量上,而不是数量上。要知道,按照目前管理层审批的新股发行企业,大多融资规模很小,不可能对市场产生冲击和影响。放慢新股发行节奏,实质是对新股发行机制的不自信,对新股发行质量的不自信,从而只能以放慢节奏的方式应对投资者的质疑。
更重要的,面对市场劣币横行,良币寸步难行,管理层又没有勇气去打破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加大对劣币的驱赶力度,给良币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退市制度仍然形同虚设。没有退市制度做保证,新股发行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只进不出的现象,从而让质疑新股发行者有更多的理由和依据。于是,只能通过放慢新股发行节奏来不算民怨。结果呢,垃圾公司仍然可以躲在丛中笑。
真正可怜的还是普通投资者,跟在别人后面大喊新股发行速度太快了,要求放慢新股发行节奏,甚至要求暂停新股发行,最终受损的还是自己。如果说新股发行还能让普通投资者通过打新获得一点收益的话,新股发行节奏一放慢,连这点小“便宜”也被剥夺了,真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没有任何好处。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新股发行节奏放慢,切不要欢呼雀跃,这不是投资者的胜利,也不是管理层的善意。管理层放慢新股发行节奏,完全是为了缓解自身的压力,而不是股市的稳定。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需要做的就是学会观察和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跟着起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新股发行才能让股市之水清爽起来,才能让劣币尽快退出市场。需要做好的是,确保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质量,确保退出渠道畅通。新股发行节奏调整,不能为了满足某些人、尤其是有话语权的人的需要,而应当为市场、为投资者、为股市的健康和有序。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tanhaojun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