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团队讨论中,大家各说各话,话题越扯越远,几个小时过去,不仅没达成共识,还让人疲惫不堪;
或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自己绞尽脑汁,却始终理不清头绪,找不到解决办法。
其实,这些困境都有一个共同的“解药”——ORID模型。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你打开高效沟通与深度思考的大门,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揭秘一番。
ORID模型是什么
ORID,全称是Objective - Reflective - Interpretive - Decisional,也就是焦点呈现法。它由四个层层递进的层次构成,每一层都承载着独特的作用,共同搭建起一座从事实通往行动的坚固桥梁。
1、客观事实:
陈述发生的事件,关注那些能被直接观察、听到、触摸到的客观信息,不作任何的评价和解读。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基于共同的客观事实,后续的讨论和分析才有意义,避免了因对事实认知不一致而产生的误解和混乱。
2、主观感受
对客观事实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分享自己对这些客观事实的情绪反应、直观感受。
主观感受的表达,可以让团队成员的情感得以宣泄,同时也为管理者洞察团队士气和氛围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后续决策更具人性化。
3、意义诠释
这一层次关注对事实的理解和反思,寻找意义、价值及重要性,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价值以及影响。可以让我们深入本质,找到问题根源,为制定解决方案指明方向。
4、行动决策
我们要明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时间节点以及预期目标。行动决策将思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让整个讨论有了实际的落地价值,推动事情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ORID模型的作用
1、在团队会议上,促使我们告别混乱,高效决策
在传统的团队会议中,常常出现讨论无序、偏离主题的情况,导致会议效率低下,难以达成有效决策。而ORID模型就像给会议装上了一个“导航仪”,让讨论变得有序而高效。
会议开始时,主持人引导大家陈述客观事实,如项目进展、市场动态等;接着分享主观感受,了解团队成员对工作的情绪和看法;然后共同探讨问题的意义和影响,分析问题根源;最后聚焦行动决策,明确后续工作方向。这样一来,会议不仅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且决策质量更高,团队成员的参与度也大大提升。
2、在培训与学习中,让我们深化理解,加速成长
培训和学习结束后,培训师可以运用ORID引导学员回顾所学内容(客观事实),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主观感受),思考所学知识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的价值与应用(意义诠释),并制定将新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计划(行动决策)。
通过这种方式,学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知识的转化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3、在个人反思方面,让我们洞察自我,持续进步
对于个人而言,ORID模型是进行深度自我反思的绝佳工具。每天晚上睡觉前,或者每周抽出一定时间,运用ORID回顾当天或当周经历的重要事件(客观事实),梳理自己在这些事件中的情绪反应(主观感受),思考从这些经历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意义诠释),进而制定下阶段的改进计划和行动目标(行动决策)。
长期坚持这样的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实现个人的持续成长和进步。
ORID模型的注意事项
1、在运用ORID模型进行对话时,营造安全、开放、包容的氛围,尊重每一个人的观点,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2、精心设计引导问题,要简洁明了、具有针对性,能够引导参与者逐步深入思考。这样能够激发参与者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在每个层次进行思考和表达,确保对话沿着既定方向深入展开。
3、合理把控时间节奏,实际灵活调,确保参与者有时间表达,又能高效地完成整个对话。
ORID模型作为一种强大的思维和沟通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在各种场景中实现高效沟通、深度思考和有效决策。无论是在工作中提升团队协作效率,还是在学习中促进知识吸收应用,亦或是在个人成长中不断反思进步,ORID模型都能为我们提供有力的支持。现在,就赶紧尝试运用ORID模型,开启你高效沟通与深度思考的新篇章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