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蔡钰老师又迸发了一个金句:世间所有的好答案,都在等待一个好问题。
有时候,一个好问题胜过好答案。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里最牛的人物,都是最会提问的人。
苏格拉底,曾问过最著名的一句话:我是谁?几千年了,多少小说、戏剧、电影还在用这个问题当主题。
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一边观察太阳一边问自己,“我能不能追上光呢?”后来人家就创立了相对论。
提问为什么这么重要?
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提问的本质在于,使提问者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学会提问,能更有效地寻找答案、影响他人,更从容、更轻松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那到底要问什么?
第一步,你要从问句开始,而不是用阐述或者命令。比如你是公司的老总,对公司的客服不满意,如果你对客服们说“我们需要改进客服质量”,这个效果可能不会很好。你可以问他们:“你怎么评价我们今天的客服表现?”
第二步,是问一些每个人都会想到的、最基本的问题。有些现象“司空见惯”,看久了,就习惯了,不太去琢磨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比如现在流行谈“创新”。但搞来搞去,也创新不出什么东西。那么你再听到有人这样说的时候,可以问一问他:“你眼中的创新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提问的方法有哪些?
《提问的艺术》一书归纳了三种提问方法:
第一种,封闭式提问。就是问得非常具体,对方只能正面回答,给出直接的答案。最典型的封闭型提问,是“是非题”,对方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封闭型提问呢?一般是在发生“大猩猩式的斗殴”的时候,就是兜圈子,不干实事。当你和别人谈一件事,别人总是兜圈子时,就适合用封闭型提问,直接要求他给答案。
举个例子,公司里开会,讨论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话题,开半天也没有实质性的结论。那么这时候就适合提出封闭型的问题:我们今天要做什么样的决定?是提高客户办事效率,还是提升我们产品的便捷性?提问越具体,越容易从泛泛的讨论中跳出来。
第二种,开放性提问。所谓开放性,就是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随便说。这种适合人际交往的场合。
“你是如何开始的”,这个问题可以衍生出很多问题,比如“你们是怎么相爱的”“你在哪里长大的”“你是和谁学的弹琴”。再比如,“你还有什么迫切想实现的愿望吗”“对你来说最高兴的一天是哪一天”“你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什么”。“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年,你会做什么?”
开放性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它需要更清楚的解读,会带来更丰富的互动。无论是和成功人士还是普通人聊天,这种问题都会让对方发现自己不平凡的一面,愿意与你开心分享他们的故事。
第三种,追问式提问。沟通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倾听,但又不能只是倾听。有时候为了发现并且解决一些问题,就需要进行追问。
追问,说明你对沟通真有兴趣,仔细听,注意力集中,确实关心对方讲的内容,想知道更多。这是对于另一方最大的尊重。谁会不喜欢这种提问者多一点呢?此外追问还有个巨大优势,它顺着问答流而下,自然而然,不需要太多思考和事先准备,性价比极高。
提问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经常会被一些事情困扰,想要去解决它们,但是往往找不到原因,更常见的情况是,我们连问题本身是什么都描述不清楚。先想清楚问什么,再考虑怎么问、问的顺序,才能找到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