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开展线下父母课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有这样困扰:
“我家孩子就是不涨记性,跟他说完下次他还犯同样的额错误,一道很简单的题写错了,跟他说让他认真点,结果下次还是出错”。
“我告诉孩子这个不对,但是他不听,就跟大人对着干,能气死个人”。
当孩子犯错时,很多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让孩子立即改正错误,但却从没有认真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当孩子犯错时,大脑在想的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与成长?
孩子为什么反复犯错?
一、孩子总是犯同样的错误,可能跟大脑发育有关。
我们大脑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犯错这事,大脑有时是“明知故犯”。
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快思慢想》,作者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康纳曼。康纳曼介绍,「快思」与「慢想」代表着大脑中两种不一样的思维系统。
快思是系统一,代表直觉式思考。这个系统很情绪化,依赖直觉,并能够帮助人们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它也很容易上当,很容易被情绪、偏见和错觉引导,让人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但是,快思也是人类生存下来必不可少的生存方式,例如我们遇到老虎的时候,大脑中的快思系统会帮助我们迅速作出直觉式反应——逃跑,保护自身的安全。
慢想是系统二,代表逻辑式思考。这套系统它动作比较慢,擅长逻辑分析。系统一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将丢给系统二处理。
通过一个常见的一个心理学实验来看这两套系统如何运作的。
请大家试试,快速说出下面每个词的颜色:
大多数人脱口而出是:黄色、绿色、蓝色、红色。
但正确的答案其实是:绿色、蓝色、红色、紫色。
第一反应的脱口而出和深思熟虑的判断分析,这是大脑的两套系统在抗衡。
刚才,下意识念出文字,就是启动了我们的直觉式思考、快思系统。
经过逻辑判断,分析任务,理解是读出文字的颜色,就是启用了我们的慢思系统。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是由这两个系统不自主地在操控着。反复犯同一个错误,就是受到「快思」系统的影响。
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控制慢想系统的前额叶需要到成年后才会发育成熟,所以孩子的行为更多是受快思系统影响。习惯性的做出直觉性行为,导致反复犯一个错误。
二、父母的强化。
大人每次的提醒和批评变成了强化剂,父母的态度,影响孩子改错的程度。
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时,我们一般会先指责孩子的错误,或者会不断地提醒孩子不该去做什么:不能打人“、“不能在沙发上跳”等等,但是,我们很少会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
家长的不断复述错误的做法,就像老师批评孩子做错了题目,但却没有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一样,孩子只记住了这是错的,但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现在请大家不要想大象。
怎么样?是不是脑海中瞬间出现了「大象」的形象?
也就是说在犯错的当下不断提醒错误,反而强化了孩子的记忆,更记住了错误的行为,导致孩子在遇到特定场景时,更容易去犯错。
三、孩子是从错误的经验中学习与成长
我记的我家孩子小时候,不止一次把牛奶、水打翻,我没有去指责他,而是跟他一起讨论,下次该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桑代克的“试误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饿猫迷笼实验。具体实验是这样的:
在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个能打开门的脚板。当门开启后,猫就可以逃出箱子,并得到箱子外的奖赏——鱼。实验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中,漫无目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到了脚踏板,饿猫打开并逃出了箱子,得到了食物。接着第二次,桑代克再在把猫关在了箱子中,如此重复多次,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就能打开箱门。
实验表明,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逐渐的和连续不断改进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从桑代克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过一次次的试错中习得经验,掌握一项新技能。
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已经做到的部分,和孩子一起“复盘错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