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码:P106-P149
三角原生家庭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第一序列关系。他们是家庭中最有话语权的两个人。夫妻关系要优于亲子关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环境,父母要尽量做到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不得已发生了争执,我们要努力先跳出来,把自己的委屈放一放,这也是做父母的伟大。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会体现在这个人生命的所有方面,最重大的影响在于其对家庭和婚姻的认识,以及对幸福的定义和感知能力。
父母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但如果已经发生了,可以做以下三步补救。
1、父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对方道歉。
2、父母要一起跟孩子道歉。
3、和孩子解释事情的经过,说清吵架的原因和结果。
如何让亲密的关系不再伤人
面对孩子,我们不需要伪装自己,直接和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孩子会试着理解我们、体谅我们。当我们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孩子反而会给我们反哺。
在亲密的关系中,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我和你关系好,才对你发脾气”的误区。如何跳出误区?
1、识别“重要他人”。珍惜父母、配偶、子女以及知心好友等,对于我们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人。
2、越在“重要他人”面前,越需要调动情绪管理的意愿。
3、如果情绪无法控制,向“重要他人”做一致性表达。尤其是对孩子,父母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
如何有效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1、“顺毛捋”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肯定。
2、和孩子约定时间。
3、再次确认时间。
4、上闹钟定时。
5、闹钟一响,即刻履行约定。
6、给出正向反馈。
同时,父母要做到全程保持态度温和、语气平稳,否则容易引发孩子的对抗心理而达不到效果。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试试这三个方法:
1、创设情境,在任务开始前,有意识地给孩子设定一些“仪式性程序”
2、切割任务。孩子不专心,并不是不想做,而是没头绪,切割任务,可以让孩子觉得任务是可以驾驭的。
3、游戏训练。通过一些小游戏,也能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此外,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好”的地方去夸奖,而不要总是做“否定催眠”。
如何真正塑造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有的时候,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沉浸到里面,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而父母需要做的是拿出耐心。当孩子一次次体验独立完成的成就感,慢慢地,就会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自然就生长出来了。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四点要注意:
1、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可以协作,但不能代劳。
2、让孩子的指尖动起来。这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生长发育,还能培养孩子的统筹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根据孩子的能力,布置任务或者适当拆分任务。任务过于宏大,只能压的孩子想放弃。
4、孩子自己做任务时,父母心里要做好孩子动作慢的预设。
孩子总哭闹怎么办?
首先,不带情绪的描述出孩子当时不开心,生气的状态——说情话。
其次,孩子哭,陪在身边——陪哭。
温和地说出孩子的感受或状态,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被“看到”。只要负面情绪被看到,就已经开始了疏导。也就等于告诉孩子,我接纳了你的情绪,我是理解你的。这太重要了!因为孩子被接纳、被理解后,他的内心会释然、舒坦,“邪火”会部分地被撤掉,甚至全部消失。
共情孩子的负面情绪,看见他们,允许他们存在,在陪伴中送走他们,比以暴制暴智慧得多。以暴制暴是魔,情话陪哭才是到。
“共情”。把孩子当时的心情描述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
“陪哭”。孩子哭的时候,陪在他身边,帮助它度过情绪难关。
加油!学习路上的智慧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