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
窗外风声呼啸,黑色笼罩着苍茫的大地,想象着飞离身体,飞向云层,俯瞰这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好多地方都变成了回忆,而那些地方是否在上映下一个故事,而此刻,我竟期待他们能美满而归,或许能安慰我这苦闷的心……
当然,这黑夜笼罩下的世界也存在很多悲凉,有人欢喜有人苦,每一个故事都是如此吧,舍得、福祸、美恶等等……人们把简单的世界用语言装饰的五花八门,华丽的词藻也好,粗糙的也罢,这世界因语言变得丰富而复杂起来,大道至简,此时才觉自己才学疏浅,要不也不必用这么多繁复的文字来回忆而想要寻找内心的答案,而或许生活本来就没有答案……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无善无恶,无舍无得,“我为万物所用,不为万物所有”,反过来也是如此,又突然想起来皮囊里一句话,“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是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果有此境界,那还来的烦恼……
可是现实里往往“大道理都懂,小情绪却难以自控”,所以烦恼和苦闷来了如何?呼吸压抑直至不能自己如何?没人会给你答案,所以你就得“享受”,这也是活着的最好证明吧……
善结善缘,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以前常说“善”是法门,佛家又说不要有分别心,正是有了分别心才有了善恶,那如果没有分别心,什么才是法门呢?假如你有一个苹果,你把它给了你爱的人,她很高兴,你觉得这是善,而对于那个真正急须想要得到甚至这个苹果本应该是他的这个人来说,你是善还是恶呢?所以善就是恶、恶就是善?道德经里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尔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利他为善,不争为善,所以法门在哪里?无为则无不为,顺应规律,顺势而为,故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既规律,不是不作为,而是顺应道的规律而为,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那就好好参悟道德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