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学 黄小海
共读到了第8讲,有如大幕徐徐拉开,课堂变革的路线也越来越清晰。第8讲共读的是书中第13篇文章《“思考金三角”提升学生思考力》,钟剑老师在共读文章中说:“数字时代的课堂首先要思考的绝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而应该是触及学科本质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而这样的设计需遵循“思考金三角”的三个步骤:“1、启发学生主动思考;2、善用科技让思考被看见;3、将看见的思考扩展、转化、再应用。”,并从陈蕾老师的文章中收获:合理安排课堂活动顺序,学习进行得当的思考。在钟老师共读文章的启发下,我又再次研究了王瑀老师的“思考金三角”与王老师的课《地图图例设计家》。
【《地图图例设计家》的课堂活动顺序】
怎样的课堂活动顺序是合理的呢?我想从王老师的课中寻找答案。王老师这节课主要分成三个活动(详见书中原文),第一个活动任务是:给出日本地图图例修改前和可能修改后的方案,提出问题“猜猜看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国土地理院要对地图图例提出修改?”;第二个活动包含3个选择题,任务都是“猜猜看,这个符号在地图上代表什么”;第三个活动任务是要求学生进行图例设计创作后分享评价。这三个活动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为什么这样的活动顺序能够训练学生得当的思考呢?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第一个活动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要修改这些图例呢?”从而引发学习动机,让思考自然发生。第二个活动,王老师提供三个不同的设计案例,学生对这三个案例进行分析、比较,最终获得图例设计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中,反馈器的使用不再是为了检测,而是成为了收集学生思考,可视化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工具。学生可以在比较分析三个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获得感悟,还能在比较分析同学们分享出来的想法,在同侪的交流分享中产生自己的思考。最后一个活动自己创作图例,学生互评交流,则是将前面获得的思考应用在实践中,进而获得新的感悟。
【提炼出的课堂活动顺序】
从王老师的这节课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合理的课堂活动顺序设计思路:活动一:呈现真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明白最终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内驱的学习动力,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活动二:教师提供多种案例,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不同思考,同侪分享交流,自主思考,归纳总结,收获真知。区别于教师讲授,学生理解记忆的教学顺序。活动三:实践应用自己获得的思考,信息技术呈现学生思考,在与同侪的进一步分享交流中拓展提升。
结语
钟老师在共读文章中的疑问“如何把传统课堂变革成为数字时代的新课堂呢?”我想这里要变革的是从传统课堂的重知识到新课堂的重思考,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从单纯的只是为了检测,到更多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得当的思考。合理的课堂活动顺序应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思考为核心。来自书中“思考金三角”教学法为我们新课堂的实施打开了思路,期待接下来的共读内容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