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青赛《草船借箭》听课感受

今天听《草船借箭》这篇经典课文。边听边反思自己的曾经是怎么执教的。在旧版人教版时,当时这篇课文编排在五上,我记得自己在备课时,就在自己的书上写着天时地利人和,然后分层写出了知人物(周瑜、鲁肃、诸葛亮、曹操)的特点;接着是天气的情况,还有鲁肃的帮忙以及周密的布局。随着教材的更新,新人教版的《草船借箭》放在读名著这个单元,毫无疑问推荐整本书阅读便成了这几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了。今天听了王老师这节课可以说有了适切的目标定位,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而成功的另一半,在于围绕目标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充分而有成效。这一节课的三个教学活动,对应着上述三个教学目标, 或者说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有相应的教学活动来落实。活动一:借助思维导图来讲草船借箭的故事。活动二:学生自己找借箭成功的原因,然后小组讨论归纳原因,粘贴在黑板上。老师和学生分组并一起讨论,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板块三:和原著对比,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王老师的语文课,不求热闹,也不刻意精彩,而是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 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我们从实录的师生对话中,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过程线,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获得了语文经验的生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