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父母并不存在,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都怀抱最好的意愿,但我们也都所知有限。
经常吼叫的父母会发现,他们通常会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吼叫发脾气,这个“触发器”会反复把他们点着。也许是这件事情让你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痛苦经历(小时候,每次成绩不好就会被爸爸妈妈吼),也许是一件小事你反复提起却不被重视(“你怎么又没把玩具收好?”),也许是你的孩子哼哼唧唧、拖拉磨蹭。每当这件事情发生,你会瞬间失去耐心。同样的事情反复发生,于是吼叫变成了习惯。
除了触发器,还有一些很常见的情境会明显降低你的耐心。
1.“踢猫效应”。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老板因为工作原因骂了经理,经理去车间骂了员工,员工回到家对老婆发脾气,老婆转身训斥孩子,孩子跑出门踢了以下蹲在巷口的野猫,野猫逃跑过程中挠到了一个人,那个人是老板。“迁怒”是社会上许多恶性事件的根源,人们都会把负面情绪发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对象上面,而孩子往往在一个家庭内是最弱小的那个,如果超出了承受限度,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孤立无援。养育一个孩子往往需要社会合力,但是有相当多的父母缺乏这样的互助网络,完全依靠自己,尤其承受了压力还不被理解。“你不就在家带个孩子吗?你累啥啊?能有我上班累?”孤立无援的感觉,会成为你的触发器。
3.缺乏睡眠。夜班、二孩、熬夜、孩子生病、孩子睡了之后再工作一会。会让你睡得不够,疲惫会让你感觉心力憔悴,情绪更容易爆发。
4.没有自己的时间。“我照顾所有人,除了我自己。”许多家庭中,孩子和家务会填满一个母亲的生活,让她没有单独给自己充电的时间。新父母会怀念没有孩子时的一些简单的快乐,和朋友一起逛街、聚会、从容地洗个澡。独自修整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占据,让人觉得焦躁,不耐烦。
5.身体不好或体力不够。身体的病痛会让人失去耐心,体力跟不上孩子的活动量更是让人觉得疲惫。这也是许多老年人用吼叫管教孩子的原因,老年人还容易限制孩子的户外活动,因为一出门他们就追不上孩子了,有的就算出门了也是坐在小车里。(我曾经见过一个老人带孩子,都已经3岁多了,还是在车里推着走)
6.吼叫代代相传。你的父母就是这样对你的,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对他们的,吼叫成为了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尽管你下决心不再继续,但还是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或者有的父母觉得,“我小时候爸妈就是这样对我的,我这样做有什么错?”对于这样的父母我只想跟他说“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