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周日,雨,10至14度
昨在朋友圈发:
“当你将要离开一座城市,请记得将他的味道带走。
当家中的老人渐渐老去,请记得将她的味道留下。”
我将此二条当作今后几年在美食上的努力方向。
现在学做美食很方便,打开视频APP,手把手教,天南地北的美食都能端上家里的餐桌。可不知是做得过多、过杂的缘故,还是回回照样画葫芦,总觉得那手艺并不能生根,味道也不能抚慰人心。倘若哪天离了视频,也许什么也不会做。而那眼花缭乱的食物反而令人心空。人在饮食上总要有一些习惯、稳固的味道才好,偶尔尝鲜,给平静的味觉带来点小刺激,在安稳之中又有小欢悦,这也许才是岁月静好的滋味吧。
于是我想,一定要让我的美食扎下根,而在何处扎根呢?——家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同事的母亲曾摆过十七年的小吃摊,因为要带外孙,才“弃商从良”,将一身的武艺全耗在家务上。我一直想找个本地人学做“古早”味的龙游小吃。同事向我推荐了她母亲。我称她母亲为钱姐。
钱姐在美食上的钻研劲头,与我很像,并不满足于会做,凡只要吃到比她做得好吃的,就会死磨硬缠地求人教她。她自己也常调试改良配方。
清明节快到了,同事邀我上她家学做清明粿。早上八点多,我就赶到她家。钱姐一见我来,马上拿出上课的架式,像事先备了课的。说,清明粿有三种和面法:第一,青粉法。就是上市场上买青粉(鼠曲草晒干后磨成的粉),倒入粉料中,用沸水冲泡和面。第二,蒸芡(种)法。就是鼠曲草煮熟后,沥干水,倒入粉料中,加少许常温水揉成团,再取一点面团,捏成一个个圆饼子,放蒸屉上蒸熟,再加等量的干粉揉成面团。第三种汤芡(种)法。就是将上一种方法的圆饼子,扔进水中煮熟后捞出,加干粉揉成面团。今天就分别用蒸芡法和汤芡法示范给你看,让你品尝两种方法做的粿在口感上有何区别?
做面点分两次揉面非常麻烦,钱姐为了将她的技艺全部传授于我,真是不厌其烦。
在此之前,她还做了两项准备工作:
一是磨粉。本地人做粿的粉都是现磨的。得提前一个礼拜浸米。钱姐说一般米的配比为:糯米4,粳米6。但她觉得现在的粳米比较粘,改为3.5比6.5。米浸泡一周后(冬季与初春不用换水),提前一晚沥干,再送去加工店磨成粉,一定得沥干,否则会粘在机器上。
二是采鼠曲草。鼠曲草(生料)与粉的比例是3:10。草采来后,放水里氽一下,团成球,挤干水分,放冰箱冷冻,可用上一年。
做清明粿的步骤:
一、将氽过水的鼠曲草剁碎,放入锅中,加水、油和少许小苏打(防止变色),煮沸后,沥去水,倒入生粉中,揉成团。
二、采用蒸芡法,或汤芡法制一些熟料。
三、将熟料与生粉揉成团。熟料与生粉的比例为1:1,如果想口感硬一些,可以熟料多一些。
四、炒馅。馅料为春笋、咸菜、猪肉、大蒜叶,都切成碎粒,用菜油炒熟。
五、包粿。取一面剂子,用大拇指沾上生粉,插入剂子中部,捏成一个半圆球状的面皮。往内填两大勺馅,压实。然后用虎口收拢法,将口子封起来,多余的小辫子揪去。在粿光滑的脊上,捏出一道脊冠,掐成花边,粿就做好了。钱姐教我两种花边法,一种单向折,一种双向折,这镶了道花边的圆鼓鼓粿,就像精美的艺术品。
六、粿放笼屉上蒸十几分钟即可。
时间紧迫,钱姐没法向我演示酱粿和甜粿的做法。但她告诉我,酱粿的馅不用事先炒熟,春笋氽一下,切成粒,肉切粒,用酱生拌即可。甜粿的馅,黄豆粉、糯米粉、白芝麻粉炒熟,加入猪油、红糖,也可加点豆沙馅,总之粉能捏成团就行。
钱姐送我一团鼠曲草,一袋现磨的生粉,一袋黄豆糯米粉,让我带回家自己做。真是一个好老师,除现场教学外,还给我留了独立完成的作业。明早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