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挺进大西南---战国第一“盗帅”庄跷
八角捋须笑道:“既然太子熊横归国即位为顷襄王(前298年),看起来楚国暂时恢复到了正常状态。但其实楚国内部的分裂现象丝毫没有减少,只是稍微缓和了一些---国内、国外连遭的大难让各方势力稍微消停了一点而已。”
“不过,令屈原等大臣十分不满的是,楚顷襄王似乎变了一个人一样---他居然一点儿也不‘横’了,既非常感谢齐国、又同秦国交好,而且任用子兰为令尹,开始歌舞升平了起来。”
小武皱眉道:“楚国内有大盗、外经大败,此时不再折腾、休养生息,也或许是不错的。但是楚顷襄王对于秦国是什么态度呢?他父亲还在秦国扣着吧?”
八角笑道:“不错。在楚顷襄王即位之后,秦国其实挺被动。手里扣着的楚怀王变成了‘烫手山芋’---楚国立了新王就是明示不会答应任何勒索;而且秦国对天下失去了‘信义’---以后恐怕不会再有诸侯来与秦昭襄王见面。”
“恐怕诸侯们又要开始‘朝秦暮楚’---前阵子联合秦国打楚国,现在改为联合楚国打秦国!所以为了破局,秦昭襄王又悄悄安排了一场好戏---假装对楚怀王看守不严,放他‘逃走了’!”
小武大奇道:“你是说、楚怀王根本不是逃走的,而是秦国人放他走的?”
八角点头,呵呵笑道:“不错。秦王想借此显示---他根本没有‘关押’楚王,对方还是有很大自由空间的。秦国希望楚怀王取道赵国或魏国曲线回楚国,然后同儿子(楚顷襄王)争权,给楚国制造新的内乱!”
“但由于熊横和子兰等人的交好,三晋国家故意不纳逃亡的楚怀王---致使其再跑回秦国、另寻道路南下,结果又被不知就里的秦兵抓了回去。又一年后,憋屈的楚怀王终于病死在了秦国(前296年)---楚顷襄王这才放心。”
图表10楚国纪年大事记(战国末期•二)
小武恍然大悟,道:“原来在当时,最不希望楚怀王回国的楚国人,就是他的儿子---已经即位的楚顷襄王熊横!”
八角呵呵一笑道:“楚国朝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之后,楚顷襄王打算开拓些新疆土了。但他的目标指向了百越---这是因为楚国同北方各国的关系进入了休整期;如果还想要扩张,似乎也只能向东南方去讨伐百越之地了,这样北方各诸侯国也无法干涉。”
“先前楚怀王虽已灭了大越(吴越),然而只限于浙江以北的土地。而百越在东南沿海依然散落着着许许多多的小政权,只是这些山越国地势险要,并不容易攻打。”
图表11百越分散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想了想,又道:“楚顷襄王又想扩张楚国的版图,恐怕是因为内部势力可分配的利益变少了吧?”
“但百越的所在不是山区、就是海边,恐怕绝不好打。另外我总感觉,此举是一个‘缓招’,似乎远离了战国七雄争夺的主战场!”
八角笑道:“你说的不错。屈原等大臣希望楚王应当聚焦于对秦雪耻上;就连灭越的功臣昭滑也曾说---‘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刷耻;必且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諸侯。’”
“至于攻打百越就像是去啃一块块的骨头,很容易被长期拖入泥潭。而且实力分散,又可能导致楚国发生下一场危机。此时楚国面临的问题,绝对不是版图不够大的问题!”
小武连连点头,道:“不错!外部的秦国、内部的庄跷,才更是楚顷襄王必须直面的两大威胁吧?至于伐百越---完全是分散注意力呀!这就是韩非子所说的‘目不见睫’的真意吧?”
八角微笑道:“不错。所以马上就有人提醒了楚顷襄王熊横,还是先解决掉‘大盗’庄跷的人马要紧---这可比华而不实的‘伐百越’重要得多,也更现实得多。”
小武好奇道:“此时的庄跷在哪里?他们回桐柏山了么?”
八角摇了摇头,大笑道:“没有!最有意思的就是---庄跷永远也没有回去桐柏山!”
“事实上,精通兵法的庄跷一直在思索如何避免陷入死局,故不肯走回头路---自退出郢都以后,所部人马随即南渡长江、向西不远就进入了黔中郡(湘、鄂、黔三省交界一带)。”
小武眉头一扬,道:“庄跷挺进黔中?”
八角捋须道:“熟悉西南地形的人都知道,黔中郡正是百濮连绵数十万座大山的东起点---上古时期的蚩尤余部就是逃入了这一带的大山之中,才得以保存下来的。”
“此后庄跷在湘黔一带占山打游击,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必要时还可以下山、重新打到郢都去,距离也不比从桐柏山出发更远。”
图表12庄跷大军千里跃进黔中大山
小武这才明白过来,佩服道:“这才是真正的‘占山为王’---不是一两座山、而是数十万座!从此庄跷如龙归大海了!”
八角捻须道:“不知不觉地,庄跷的人马已经退入了黔中郡大山区三年多了;内外连片、规模庞大,建立了不少山寨。”
“楚国高层视其为心腹之患,但也不可能派数十万大军入山去剿匪,何况去了也是白给---大山里头到处都是庄跷的眼线。再加上在楚国内部、尤其是军方有不少同情庄跷的人,于是大家都建议顷襄王---‘招安’!”
小武点头赞道:“以庄跷所部人马的实力,以及对山地游击战法的熟悉,若无异常事件发生的话,剿灭他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采取‘招安’之策也很务实。”
“不过,我真是很钦佩庄跷的战略执行力---就躲在距离郢都仅有几百里地的山区里,别人还没有办法剿灭他,真是了不起的军事天赋!”
八角点了点头,笑道:“不过关键是、庄跷也不愿意一辈子为匪;又见熊横即位楚王后、郢都没有什么空子可钻,于是也在急谋出路。这样你情我愿之下,‘招安’之事一拍即合。”
“但是楚顷襄王派来的使者又提出---要庄跷率部去‘伐百越’以赎罪---这是招安的重要条件,毕竟洗劫郢都之罪不能没有一个交代。”
“然而,庄跷在深思熟虑之后、又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伐百濮’!作为替代的赎罪之举。”
小武皱眉奇怪道:“庄跷不肯去‘伐百越’,却愿意‘伐百濮’,这是为何呢?”
八角大笑道:“这还是一个军事家的思路,同时也是庄跷为楚国的未来着想之举。按他对使者所说,‘伐百越’短时间内于天下大局无补,而且本部也不了解东南方的地理特点。”
“然而‘伐百濮’就不同了---庄跷的人马在西南山区里待了三年多,不断向纵深挺进、了解少数民族的内情,几乎已等同于百濮之人了!因此,在适当地补给下,大规模地挺进西南,征服山区、打通道路,是比较有把握的。”
小武重重点头道:“说的也是。”
八角捋须又道:“再者,庄跷说‘伐百濮’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他进入了黔中郡大山以后才发现的---百濮群山的北面就是四川盆地;若是打通了道路,大军很可能可以从南面进入巴蜀之地!”
“因为就在十几年前(前316年),秦国首次从四川盆地的北面、打通了大山中的蜀道,攻入并占领了巴蜀之地---进而对楚国形成了一定的地缘性优势。秦楚之间的三年三大战也是由此而起的(前313年-前311年)。”
“若想扳回此局,则待庄跷所部征服了百濮山区后,楚军或可从南面进入巴蜀之地,再同秦国争夺四川盆地!如此则西部天下大势尚未可知,秦楚之间鹿死谁手、须看将来分晓!”
图表13围绕巴蜀盆地的秦国(北)和百濮(南)山区
图片来自互联网
这番话听得小武头皮发麻,大惊道:“庄跷说的是啊!不愧为当世第一流的军事家!若其谋划的一切都能兑现的话,中国的历史向哪里发展还真是说不准了!”
八角微笑道:“于是,‘招安’之议---成交!在拿到了‘委任状’、又出山采买了器材、建造了一批船只以后,庄跷的大军便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水陆西征---堪称前无古人的开拓壮举!”
小武惊叹道:“庄跷西征的难度,同近代的红军长征相比也差不多吧?但足足要早了两千多年!那时候的条件可差得多呢……”
八角微微一笑,侃侃道来:“庄跷的大军先是顺着沅水(通洞庭湖)一路乘船逆流而上;大概到了沅水的发源地附近,随即弃舟登陆、攻破了且兰国(贵阳东部的福泉市),并将该地改名为‘牂牁郡’。”
“按楚语,‘牂牁’的意思是椓船停泊码头---纪念庄跷在且兰登陆!随后,人马翻山越岭,向着夜郎国(贵州西北部的毕节)挺进。”
“应该说,庄跷的人马对于大山深处的渗透很有办法---这根本是正规军做不到的;再加上擅长伐木造船---流经夜郎国的大河也被改名为牂牁江---庄跷又攻克了夜郎国!”
小武翘起大拇指,艳羡道:“庄跷的远征军拥有平原上的军队难以匹敌的本领,非如此他们就无法征服大西南!”
八角点点头,笑道:“正是。庄跷的远征军毅然、决然地挺进大西南,一路上逢山开道、遇水造筏,丝毫不以为苦---纯粹是在西南百濮的千山万河中开荒前行,打通的多半都是以前从未开发过的蛮荒之域。”
“沿路每克一地,庄跷都会派使者回本土向楚王‘报喜’,且经常带有百濮的物产---例如大河之沙里淘出的金砂---故此又命名了金沙江!”
“所以楚顷襄王对招安之举深为得意,乐得继续‘歌舞升平’。拿下且兰、夜郎之后,庄跷部继续向西南方挺进,在云贵高原上再次远距离跃进,直到攻克了滇池(云南昆明附近)!”
图表14庄跷西进百濮路线图
小武非常赞叹,忽又诧异道:“庄跷既已拿下了夜郎,何不顺着牂牁江、从南面进入四川盆地,同秦国争夺巴蜀呢?”
八角捋须呵呵笑道:“若要反攻巴蜀的话,光凭庄跷的一部人马可是不够的,除非有楚国本土的大军来策应才行;但是楚顷襄王未必有这样的雄心与本领。”
“再者单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庄跷的远征军早已适应了山地作战---越是地势险要、越能够体现他们的能力。但若领军杀入了平原盆地,反倒是扬短避长了。”
小武长吐了一口气,大赞道:“原来如此!我现在越来越佩服庄跷了---倒不是因为打了多少胜仗,而是因为他的一贯用兵策略---看起来舍易取难,其实是在战略上洞察先机,战术上进可攻、退可守,永不致本军于死地!”
八角捋须点头笑道:“这一点荀子很清楚,故此给与了军事家庄跷极高的评价。”
“再说起另一边,楚顷襄王即位后第七年(前292年)楚国内部斗争加剧---故将楚怀王死于秦国(前296年)一事归罪于令尹子兰,将其撤职后让另一个弟弟子椒接任。”
小武犹豫道:“那么说,在熊横的统治下,楚国的形势似乎有所好转?”
八角摇头道:“然则熊横虽似收回了权力,却也没有解决楚国任何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安于享乐、‘得过且过’而已。群臣也习惯于谄媚、嫉妒、争功,却无人加强军备。”
“此时的秦国却越发强大起来。尤其从穰侯魏冉提拔了白起为将(前294年)开始,十几年间连败了三晋国家(韩、赵、魏)很多仗,获得了大片的土地。然后,秦国与三晋国家签订了合约,又将矛头转向了楚国。”
小武点了点头,道:“一直发展下去,白起就攻克了楚国的郢都?”
八角点了点头,道:“到了楚顷襄王十九年(前279年),白起统帅的秦国大军由邓城(南阳市邓县)南下,包围了鄢都后用水攻破城池---淹死了楚军民数十万,一切化为汪洋。”
“此举也让逃走的楚顷襄王彻底放弃了死守首都(郢荆)的念头,痛定思痛后、东迁寿春(安徽淮南寿县)设立了楚国新都(郢寿)。客观上,熊横又发明了一个成语---‘亡羊补牢’,从而可以继续当十几年楚王。”
小武冷哼一声,苦笑道:“可楚国这个羊圈已经很破烂了,屈原大夫也投水自尽了!”
八角点头道:“当庄跷远征军的使者再次回东方报信之时,马上得知了楚都已东迁、秦国已占领了黔中郡的沉痛消息。”
“由此,庄跷知道本部人马的归路已不通,为楚国做的任何策划也都不可行了。但是好在滇池一带已经打下,故远征军还有一条出路---他们不再当自己是楚人、改换成百濮人风俗,就地独立建国了!”
“从此,‘战国第一盗帅’庄跷就摇身一变,化身为新成立的‘滇国’的第一代滇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