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生活相对安定,但家庭的烦恼却接踵而至。他的五个儿子分别名为陶俨、陶俟、陶份、陶佚和陶佟,但无一例外地让他深感失望。长子陶俨好吃懒做,无心向学;次子陶俟虽有志向但不爱文墨;三子陶份和四子陶佚愚笨无比,连简单的数字都分不清;五子陶佟则贪玩好吃,难以专心读书。面对这样不成器的子女,陶渊明内心的无奈与失望溢于言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陶渊明写下了著名的《责子》诗
责 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以近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陶渊明对子女的不满和无奈。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孩子们的期望,反而以一种更为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