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个半真心:父母对孩子,医生对病人,老师对学生,半个是夫妻之间。
教育是否还需要惩罚?
感觉、知觉、思维、表象都是认知发展。
主要内容:
思维发展与教育
言语发展与教育
磨出来的课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吗?
小班孩子动作思维占主导,大班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什么时间上什么课,要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去上。
辩证思维是小学中高年级开始。
三四五年级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时期。在发展之前可以训练,效果非常好。(四年级进行方程的练习,初中成绩好)
带孩子要关注质量。
一、思维的发展
(一)婴儿期思维的特征
直观性和行动性
婴儿期思维是直觉动作思维。
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动作具有交往功能,是他们交往的一种手段,在他们语言还不发达的时候,动作具有很强的弥补性。
小班孩子还是婴儿期思维。
间接性和概括性
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
小班的孩子会做做看,因为没有预见性。所以他们不会说明天干什么,而是看到什么,突然想起要干的事情。这个阶段的思维又叫手的思维。这个阶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特别是做手工,可以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锻炼手的灵巧能力,利用手的动作训练形象思维。
狭隘性
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具有形象性
两岁半左右开始说简单句子,三岁左右开始说符合句子。
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
早期游戏多是功能性游戏,锻炼身体,发展运动能力,练习某种能力。
多是自己玩。
出生顺序与性格的关系。
以动作促思维发展。
亲子互动:扩展了语言的训练。
探索与发现:用身体参与探索。利用孩子的探索心理,用动画片和PPT,都不如让孩子自己探索。在探索中,孩子的思维会扩散开来。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二)幼儿期思维
幼儿思维的特点
口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把动作内化为表象,感知行动,内化为表象。
婴幼儿形象思维占主导,小学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初中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形象思维具有符号功能。在绘画方面,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形象思维。用绘画来表达的时候,有一定的符号功能。
形象思维不能抓本质特征,只能抓表象特征。一年级形象思维占主导,特别容易转向。上课时需要借助教具,不要让其他因素把孩子的注意力带走了。 认知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题目难易都会迅速回答,不管对错。老师要多提醒孩子,认真思考,多检查。老师要教给孩子怎么检查,用手指着,捂着答案,再做一遍。
口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提问类型开始变化。从“是什么”变为“为什么”,探索事物的本质。
形象概括的发展。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概括。
中班和大班的课堂会比较活跃。家庭教育是一个引领的过程,这个阶段家长的引领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的引领就会起到突飞猛进的作用。
口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小班的孩子摆积木只是摆摆而已,中班和大班的孩子会边摆边说。
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
象征性游戏
婴儿期的游戏是象征游戏,幼儿期的游戏是假装游戏。
认字的时候,视觉的第一次接触,需要第二次。借助游戏进行教学,孩子们才能学的好,学的牢。用游戏来体验,用行动来实现。
形象展示
借助形象展示。幼儿园老师怎样教四岁的孩子认识乐谱?跳一跳、用身体,拍拍身体部位,用图谱的方式。借助形象进行教育。借助形象教具时不要出错。
故事与绘本为载体
用故事去引领,用故事和绘本把孩子带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