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但如何具体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却一直成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语文教师苦恼的问题。今晚,在聆听了薛法根老师的《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讲座后,我也对于如何做智慧的语文教育有了些许的思考和想法:
智慧一:用语文解决语文问题
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其实就在接触语言,可当他发展到相应的年龄时,我们会发现一部分的孩子语言能力却没有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在提高。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学的“诗歌”单元,学生在学习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中遇到一句“蝴蝶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时,学生无法一下子想到到底这句诗歌想表现的画面。在我询问“是否在生活中见过蝴蝶”时,有甚者告诉我“没见过”,或许这其中不乏一些人是想故意扰乱课堂,但也暴露出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是缺少观察、缺少用心体会和感受自然界存在的事物的。所以,要想实现薛老师说的“用语文解决语文问题”,前提就是我们要为学生的每一次语文学习创设一系列的整体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贴切的生活情境进行实践,从而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实现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而后再将生活积累转化成语言表达。
智慧二:不要总想着训练学生
“知识为纲”教人“做题”的设计理念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的基本任务,但如何实现“素养为本”教人“做事”的设计理念确实是需要智慧在其中。小到一个任务设计、一次作业练习,其中都应该经过我们的思考、实践、改进。将平常的课后习题转化为情境问题,其实就是在教学生慢慢的“做成事”,有了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和发展。在课例《风娃娃》的讲解中,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出故事结构,这是对文本的基本把握。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任务设计,通过和同学合作,借用课文中讲故事的方法,续编三个故事。这既考察的学生的看图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运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智慧三:限定条件提高难度
在课例《西门豹治邺》中,教师根据一个简单的复述故事主要内容,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先是用不超过50字向魏王写奏折讲述自己了解的实情;而后是以村民的身份用上西门豹的三个借口把已经逃到外地的村民劝回来;最后是进行百字演讲说服百姓兴修水利。三个不同的状况,三种不同的方式,既训练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考察了学生在限定的条件下说话的能力。限定的是条件,无形中却提高了任务的难度,同时也让学生在训练中如同“打怪升级”一般实现自身能力的逐步提高。
智慧四:做习题和做事情是两回事
语文学科三种典型的任务学习活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而要想完成这一系列典型的任务学习活动,无疑要做好三件事:读、议、做。课例《鞋匠的儿子》一课中,教师设计的化解三个不同尴尬的场景很明显就是在让学生完成这三件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做题的工具,而是融入了学生平日待人接物的智慧,使做事情做的更具体、形象,而不是在假大空式的唱高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明白: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愿每一个行走在语文之路的你我都能做智慧的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