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成书时间:1955年
出版信息:三联书店,2012年第3版
钱先生的这本小书,乃五次讲演的讲稿整理而来。全书不到十万字,将汉、唐、宋、明、清,五个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朝代,其中央、地方权力运作,用人制度,税赋,兵制等,作者认为最要紧者,做以介绍并归纳。先生功力深厚,薄薄一本,将中国历史前后两千多年,政治运作相关各主要关节,其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且文字生动,至情至理。
本文,分别就五个朝代,作者所讲内容中较为特别的一点,拿来介绍。
汉代,“士人政府”的形成
中国古代之朝廷,什么人得以官做?换句话说,皇室以外,政府各级选人用人,依何制度、标准?我们都知道,“科举”似乎是主要途径,但那是隋唐之后的事了。
秦汉以前,国家实行分封建制,官员的来源大体依照“封建世袭”。国家一统之后,“封建”被打破,官员的世袭原则也便失去了依凭。
汉代初期,选人主要通过官员后人的培养以及所谓的“乡举里选”——地方向中央推选人才。汉武帝时,随着“太学”(国立大学)的设立,选举制度逐渐定型。官吏的产生路径:太学(教育)——地方服务(行政实习)——察举(选举)进中央——考试——正式入仕。
“从汉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P15官吏逐渐被“读书人”所垄断,并且由此始,中国的政府成为“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P17
唐代:三省六部制
都说“大唐盛世”,普通人印象中的繁华之美,在学者眼中则有另外一种制度之美。在钱先生看来,唐代制度,其最有价值,乃在政治、经济、科举、兵制等诸方面的所谓“开风气之先河”。尤其在政治制度方面——“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P74
在政治创制当中,“三省六部制”是极重要的一项。唐代往下,直至清代,除了制定政策的“三省”部分有些变化,执行层面——“尚书六部”,其制度始终延续。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唐代,中央的政策过程,大致如下:中书省拟定政策——交皇帝盖章(画敕)——门下省复核——若不同意,则做“涂归”(驳回),若同意,则交予尚书省(六部)具体执行(尚书省只有执行权)。
中国古代政治的最大转变,当属贵族制(封建)转向秦汉的中央制。这一过程,包括后面延续两千多年的政治形态的发展,各项政治制度中,都有一个所谓“化家为国”的核心理念在其中,也就是从之前的家族统治(无论皇家还是诸侯、贵族家),逐渐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形式。虽说秦汉已降,皇室的影响力时衰时兴,但大致的政治走向如此。这也符合全世界大多数政治形态的发展演化路径。
汉代,其中央政权是“三公九卿”,为皇室(家)服务的痕迹明显,到了唐代,“政府”同皇室的切分,更为清晰,“政府”的独立,从名到实。三省、六部,各负其责,政治(权)从家(皇家)到国的转变,迈出了一大步。在作者看来,唐代政治建设,乃“中国政治史上政治意识之绝大进步。”P46
大唐,在钱先生眼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在书中尴尬:“唐以后就再也没有像汉唐那样有声有色,那样值得我们崇重欣羡的朝代或时期了……”P75
宋代:尚文轻武
晚唐五代,因其兵燹而混乱,作者称之为“中国历史的逆流”P98。经此折腾,大宋君臣决心息兵止戈、休养生息。
再看国防形势,宋代立国时,“燕云十六州”已归了他人,加之因受限于粮食等物资的运输条件,而建都在易攻难守的开封,中原王朝不得不长期面对那来自北方异族的武力威胁。又因为有对“娇兵悍卒”的担忧,“裁抑军人跋扈,不再蹈唐末五代覆辙。”P98,故此,宋代国防大体上采取“守势”。在兵制,作者总结其是养兵而不用兵,如此则弊端丛生,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坏”P95。
诸多因素,导致了终宋一代“尚文轻武”的国策基调。这其中最为显眼者——“不杀文人”。“宋太祖临死有遗嘱告诉他后人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P100不但不杀,还要奖掖文人,因此在唐末五代的混乱之后,中华文明又能够逐渐恢复。
比较了同样穷兵黩武的罗马和唐代,作者认为,正是因为宋代人的功劳,中国没有像罗马一样消亡,中国历史文化得以延续。(P101)
主动或被动而来的这一系列政策,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但宋代,仍算得上一伟大的朝代。只是,在片面强调对外武功战绩的标准之下,被贴上一“弱宋”的标签,实在是委屈了。
明代:皇帝怕见臣
明代开始,中国政治的皇帝集权,显著加强,其标志便是宰相的取消。并且因为没有了尚书令,“六部”也各自为政,皇帝成为了多头政府的总管。虽然仍有各部门长一同开会的“廷议”等机制,但终归,皇帝是一切事物的总其成者,其工作量,着实增加了不少。
太祖、成祖,尚能照顾周全,但到了后面的皇帝,逐渐地精力不济、干劲不足,皇帝的工作,越来越多地被分担。初期是皇帝的秘书处——内阁,内阁大学士们被委以重任,再到后来,皇帝索性连这些秘书都不见了,躲在深宫,遥控指挥。有些皇帝不管事,越不管就越不能管,就成了怕见大臣了。
最有名的,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另外,从成化到天启,一百六十七年,皇帝没有召见过大臣。(P112)
双方不见,但这么多事情要讨论、要决定,皇帝和内阁和大臣们终究是要交流的,于是,太监们成了这桥梁的最佳人选。太祖清楚其中利害,特意在宫中铸挂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哪知他的子孙们放松了要求,让这些内臣们,得以在大小事务上,上下其手,造成了阉党之祸,成为明代政治的一大污点。
清代:部族政权
清末,变法失败了,而革命成功了。为什么调整不行,而非要打到了再重建不可呢?这就是作者说的:“现在则有此一个力量在阻碍我们,非把此力量打到不可。”P170“此力量”是什么,就是“部族政权”——满人的政权。
这个部族政权,有何特殊性?清代,他不同于汉、唐、宋、明,前面那些朝代,虽说也有皇帝,有专制,但皇帝的背后,他们的立场背景是全国人民。而清代皇帝背后是小部分人,是满人,相比较而言,清代统治者有其“私立场、私背景”P170。
正因此,前面历朝的更迭,只是换个主人,修改制度,称其为“造反”更加合适,而清代的覆灭,因为需要从满人的部族政权,做一根本之改造——进入到人民主权,所以便非革命不可了。
完
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