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老百姓,自认为在这个阶层里读的书也不算少了,不是因为特别勇猛精进,而是因为有幸活在这个时代,读书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的好奇心,几乎就能看到任何想看的书,这在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的。历史上能够饱览群书的,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不愁吃喝、进了圈子、天性清奇,这个鸿沟决定了像咱这样的普通老百姓,一辈子读不了几本书。那些藏书家,必须是非富即贵,买地建房子放书,不是老百姓所能干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只需一个硬盘,收藏几万本书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看的书比较多,但是写东西很少,除了一懒二笨外,还有就是不得窍,没入门。靠着在读书群试着坚持写了快一年的读书笔记,慢慢琢磨出了一些道理。
读书和写作完全是两码事。
读书的本质是辅助性的、功利性的,读的目的就应该是做,读完书增加知识了、掌握方法了、明白道理了,然后就应该去实践,去应用。无论什么书上的什么话,它的含义只有是做了才能真正的显现出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花是死是活,书是死是活,一个道理。当年的副统帅说,导师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这话确实有问题,应该倒过来,“在执行中加深理解,理解了的,要更好的执行”。
所以要读圣贤书、读经典,读完就用,不要问结果。人就是应该立志成为圣贤,圣贤不是具体的人,是读了很多书,明白道理后,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和标准。
写作的本质和读书不一样。读书,是往里充的,让自己在成为圣贤的路上不断积蓄力量,艰难前行。
写作,是往外放的,是在释放的时候感受自己,感受自由。
释放能产生快感。快感和幸福感还不一样,幸福感是恬淡的,持续的,和谐的,心理的,快感是强烈的、短暂的、私密的、生理的。初级的快感纯粹来自生理,但还有些比较高级和隐蔽,并不是人人都是把握,比如运动,据说能释放多巴胺、内啡肽,能让人有快感,能体会的人乐此不疲,体会不到的,动一步都难。写作更隐蔽,更难掌握。仓颉造字,文字的秘密和力量被人类发现了,所以天雨栗、鬼夜哭。
读书和写作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读很多书,未必要写。能写的,未必读了很多书。读书也能产生愉悦感,但和写作的快感没法比。就像欣赏艺术的享受不到创造艺术的感觉。
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书桌旁,做好闭关一两个时辰的准备,咂口清茶,敲下文字,写历史,穿越了,写美景,愉悦了,写女神,迷离了,写英雄,陶醉了,上穷碧落下黄泉,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古诗词里不是有一种叫游仙体吗,就是借写仙境抒情言志,最著名的“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看的人都已情思涌动,那写的人岂不是已在广寒宫中,和杨柳一道泪飞顿作倾盆雨了。
写作的快感必须是自由的、个性的,写出来什么样的东西,体会什么样的爽快,那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比如翻译了泰戈尔《飞鸟集》的“著名诗人”冯唐,连上厕所都可以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规矩》
当我排队等着站上小便池的时候,
有人已经在大便池先尿了。
估计写完之后的快感,也不比着急慌忙进去,气定神闲出来的感觉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