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订课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修订目标:体现核心素养、让素养落地,主动回应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新期待。
课标特点与功能:
体现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可操作性,指导性(6性)
让课标真正成为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及课程管理实施管理等方面的直接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户体现:能用,好用,管用
二、修订基本做法与追求.
借鉴国际经验,反映我国课程教学领域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优秀成果;
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突出内容的动态化、活化,以及与学生活动的关联性;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强化跨学科学习,推动课程及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
强化素养导向的质量评价,引领考试评价改革、反向促进教学改革;
做好学段衔接,实现一体化。
考虑示六三制,五四制并存的局面
三、义数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
课程性质:强调对课程的认识
课程理念:看到课标背后的性质理念,呼应定位。
课程目标:对学生学与本课程所获发展的总体期待。
课程内容:实现目标而选定、组织的内容以及如何使内容变成素养的路径,方法。
学业质量: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学业要求——质量描述一—评价与考试命题
课程实施:评价建议
四、修订重点与课标亮点
素养导向,素养落地
目标表述的素养转向.
课程内容结构化:跨学科学习
学业质量一以贯之
课程实施建设更具操作性。
落实核心素养是贯穿课程标准研制全过程的主线,也是课标文本的灵魂。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自觉转向.
数学:目中有人
语文:从性质,到理论,到内容的关联.
体育:从核心素养维度来表述
由学科强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为学生形成素养有哪些贡献,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形成哪些能力。
课程总目标体现素养维度,自觉转向学生的表养发展而非停留于知识技能的掌握量与掌握程度。
转化:
目标的表述方式,经由学生核心素养这个中介将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建立起了内在的意义关联,使培养目标变得生动、具体,可感。
学段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连续性,进阶性。
既体现进阶性,又体现连续性.
2、课程内容结构化:让学生进入课程.
内容选择及组织时,考虑
各门学科横向相关与联通(横向)
(1)系统性与综合性、实践性的关系.
(2)一门课程——相关课程——统一育人体系.
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关注(纵向)
(1)突出能够不断扩展,深化的核心概念(大观念,大概念.任务群)
(2)学段特征
(3)幼小、初高中衔接
立足学生主动活动,主体地位.
反思学生习方式转变
从接受学习转到探究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想要落实学生主体,主动活动。
方式与内容相结合.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与“发现学习”二位一体。
若干个结构化的内容单位
1、内容要求:学什么——防止内容虚化
2、学业要求:学到什么水平——素养导向的整体质量 了。
3、数学提示:怎么学——经历基本的典型活动。
从知识点到知识单元到学习单元
从“砖”——知识点,到“房子”——学科知识结构,
到“家” ——学生经历活动、结构化知识结构,留下生命活动的痕迹.
小学数学知识网格图(和分倍差)——马蕊兰
怎样把知识结构转变成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教学中研究的中心问题。
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有“悟”的过程.,缩短高阶知识和低阶知识间的距离,会让学生学习更加自信。
俞正强—种子课.
整体考虑课程的设计教学,上好种子课,在要紧处下好大功夫,用整体有序,多样经验来教学,使学习真正发生。
岳飞的砚铭:坚持守白,不磷不缁
文天祥: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不失 自全。
《论语》:不日坚乎,磨而不磷,不日白乎,涅而不缁
文脉,气脉: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价值观,俱在其中。
正确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结构化,实践性的关系,内容结构化,不意味着课程内容模糊化,虚化,应从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学习活动规律的角度来定位知识及其作用,要结构化;但不能脱离语文活动,不能放弃阅读,要把知识点放在结构中去学。
2.跨学科主题学习:一种积极稳妥的课程设计。
辨析:
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学科实践。
与学科关系
基于学科的主动跨界
对分科设置课程的解弊与补充,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
真实情境,开放的结果.
学生感受到参与及努力的重要性.
学科纵深,视野拓展.
创造性实践
学生、学科、广泛而沸腾的社会生活
数学三会:数学的眼光,思维,表达。
4、学业质量:素养导向的价值观.
(1)学业质量是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2)学业质量描述:帮助使用者,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提供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既要素养导向,又要清晰,可测,可评。
思考:
关于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以素养为导向,为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目的是让学生走进课堂,改变以往的“演示课”为活动真实发生的课堂”。通过跨学抖的学习,让素养真正落地,使学能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和新期待。
课程改革努力构建课程内容结构化,从单一的知识学习转向系统知识的把握,构建学习的框架地图,构建大概念和大单元学习,使核心素养成为贯穿课程标准研究全过程的主线,也是课标文本的灵魂。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落实核心素养 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参与及努力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有“悟”的过程,缩短高阶段知识和低阶知识间的距离,会让学生学习更加自信,对学习有兴趣,有期待,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