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中,事实让对方放下防卫,那么感受让自己更了解自己。所以,除了要能够区分观察和评论,我们还需要区分感受与想法。
I信息
(What)
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感受源于我们自己,是我们的需要、期待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想法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看法、意见、解决办法。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
区分感受和想法,就是帮助我们清晰自己,帮助对方了解我们的需求,并有机会支持我们的需求。
(Why)
在沟通中,正确的区分感受和想法,明确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愿望、期待和想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更了解自己,可以避免双方之间的误解和指责,让自己有机会被对方支持。
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区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我们不仅可以成为自己的知己,也有机会更好的理解对方,做到知己解彼。
(How)
感受是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如何找到它?如何与想法分开呢?
1、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我们自己,放下指责对方的习惯。
2、在心中明确自己当下的需求、愿望、期待。
3、说出自己当下观察到的事实。
4、说出自己当下的需求、愿望、期待。
5、说出自己的需求、愿望或者期待没有被满足时,自己的身体感受与情绪感受。
6、找出满足自己需求的办法,说出来。
(Where)
当我们希望在沟通中真正的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时,区分感受和想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来,看看在生活中,我们区分不清感受和想法或者不重视它而掉坑的悲剧。
A1信息
前天中午儿子非要和我一起午休,我表示不同意。我告诉他这样会打扰我午休,我会睡不着。我越是拒绝他,他就越是要睡在我的床上。
他躺在床上不停地跟我说话,不停的翻来翻去,我们两个都没有睡着,整个下午我都很疲劳,心情也不好。
从我们之间的互动可以看出,我用“儿子会打扰我休息”的想法,代替了“我很累”的感受,只知道一味的拒绝,却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
吃一堑长一智,从昨天开始,我在沟通中刻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小小的改变让我再也不担心午休被娃破坏了。
A1+信息
昨天午休时间,儿子又跑过来缠着我,跟我捣乱。
我的感受是:我很累。
我的需求是:我想要安静的午休,至少也是单独的安静时间。
我跟他分享了我的感受和需求,并告诉他:如果他希望我能够开心的陪他玩,我可以在下午4:00-5:00之间专门陪他玩1个小时。
小家伙欢天喜地的躺回了自己的小床。我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终于可以美美的睡一觉了。
这件事忽然让我想到一句话:沟通让世界更美好!让我们下次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