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之第一讲《理想课堂,幸福人生》后,我发现这里反复出现了一个核心的关键词,那就是“幸福”。那为什么把幸福作为理想课堂的关键词汇呢?陈老师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幸福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幸福”“理想课堂的幸福,应该是有所兼顾和平衡的”。
“幸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包括认识幸福的能力,感受幸福的能力,创造幸福的能力。”陈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是啊,幸福的能力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同时,教育也需要幸福的过程作为支撑。如果学习缺乏快乐和幸福的体验,学生可能会采取种种方式逃避;如果教师不能体验教育生活的幸福,教师就会失去教学的勇气和信心,就会出现疲惫、厌倦、抱怨、缺乏创新等消极情绪及行为,这势必影响教育生活的质量。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的?我会告诉你,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的模样:师生互动频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关注学生的反应和问题,并及时作出回应和调整。教师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提示、反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有序,学生有充分的安全感和自由度,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也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游戏化教学、实验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
通过本讲的阅读,“理想课堂”的意蕴在我的心里更加深刻,也更加丰盈。我也将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