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乘客,你好,欢迎乘坐49路末班车,这是你的车票请收好。
车牌号:49路末班车
车票号:H20250205
车票价:1440RMB
参考资料:《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马粪争夺案》薛兆丰
在本节文章中,薛兆丰老师重点讲述了效率与公平两者的关系。在过往的认知中,人们会认为效率与公平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要么是效率要么是公平。但事实上,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互存的关系。
薛兆丰举了马粪争夺案的例子,在1869年的某一天,A请了两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工作两个小时共捡了18堆马粪,并堆积在了一起。但由于没有运载工具,两人在没有做任何标记的情况下,回去取车。在两人回家取车的过程中,B看到了马路上堆积了一堆马粪,询问旁边的人员,该马粪是否有主人?所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将其占为己有。等到A的两位帮工回到堆积马粪的地方时找不到马粪,询问之下才知道B已经占为己有,于是,反馈给了A,A与B争论不休,随之将B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双方针锋相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溯源说”、“位置说”、“标记说”、“劳动说”等观点与看法,正反双方各执己见,互不退让。
站在经济学的视角看,两者争辩的焦点在于是鼓励“创造财富”(A的两位帮工通过两个小时的劳作堆积马粪)还是鼓励“守卫财富”(A的两位帮工在创造出财富后做标记、安排专人看管等)
鼓励“创造财富”意味着凡是经过人们劳动所得到的结果皆为财富,财富是有主人的,旁人不能随意拿走。
鼓励“守卫财富”意味着当人将劳动结果创造出来后,还需要专人专管,一旦发现某成果无人看守,便可随意拿走
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最终会催生不同的价值观,前者的人们更愿意去创造财富,因为人们知道其无论创造多少的财富都由自己所掌控,别人无法插足。当每个人都忙着创造财富时,整个社会的财富将会提高;而后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资源去守护财富,因为稍不留神财富将被别人略走,长期以往,社会所创造的整体财富锐减,陷于贫穷。
现实生活中,人们看起来是维护“公平”的制度其实是出于效率的考量。例如,马粪争夺案中警示人们不能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除非给出合理的补偿,如金钱上的补偿。其背后的效率考虑是——人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源去守护财富,谁经过劳动成果创造财富,财富就属于谁,减少了用于维护财富的成本,提高了效率。
“当人们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明白,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这个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尊敬的乘客,49路末班车已到站,欢迎下次乘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