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条关于上海迪士尼公园噗噗熊被打的视频。
在视频中,一位工作人员正穿着玩偶装扮演噗噗熊,在和游客们互动之后刚想着离开。忽然被一个小男孩扑到身上对着肚子用力猛锤。引来周围群众的一致斥责。
幸运的是,噗噗熊服装的肚子处材质还算是比较柔软,工作人员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伤害。最后噗噗熊人偶离开现场。
小孩子任性顽皮伤害了他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理应承担起赔偿受害者和教育自家小孩的责任。但是这位父亲的行为更加让人大跌眼镜。
他非但没有态度诚恳地向工作人家道歉,反而不满工作人员“为什么盯着一个孩子不放”。并且表示有赔偿他会承担,可是干嘛纠结于孩子的问题。
最后更是说出了“是坏了还是怎样了?我不要你跟我道歉”这样的狂言。
https://haokan.baidu.com/v?vid=10105021248215475140
我们不难看出,视频中的孩子出手的时候完全就没有将对方当做一个会受伤,会痛的人,而是随着自己开心,将噗噗熊的扮演者当做一个毫无感情的沙包和玩具在蓄意殴打。
大家常说小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这有恃无恐的态度,是不是和他的父亲很像呢?
这样的事件也并非个例,就在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广东东莞某家影院当中,一价值十八万元的电影巨幕竟被熊孩子故意踢坏。
影院监控显示,在某场电影放映结束后,一个孩子走到了屏幕面前,一通乱踢乱撞,全程没有人上前将其拉开,孩子的父母更是压根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孩子自己跑开了。
熊孩子频繁闯祸,不光造成了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对他人和家庭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如果父母不加管束任由发展,孩子长大后还有可能养成暴力倾向,一生都在为童年买单。
明明是最天真单纯的年纪,这些小小的孩子却敢做出如此大胆的恶行还觉得可以无所谓。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熊孩子”的产生呢?
对此,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在《精神剖析》学说当中指出,在童年时期,孩子通过学习父母的方式寻找自己的本我,通过父母的态度学习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家庭氛围的营造和父母自身的成长。
还未懂事的孩子就像是父母的镜子,一个暴躁易怒满口脏话的孩子,身边一定有个习惯于用语言侮辱和发怒解决所有问题的家长。一个自卑内向,唯唯诺诺的孩子身边, 一定有个无限焦虑,喜欢将孩子的缺点扩大化的家长。
同样的道理,就像以上两次事件当中一样,一个认为自己是个小孩子就能为所欲为的孩子身边,必然有个对待他人蛮不讲理,对待自己的孩子却纵容无度的家长。
父母性格上的缺点是在多年的人生经历当中逐渐积压而成的。在这些性格缺陷面前,作为一个成年人,家长们多少有自我控制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孩子不能。
他们在事事依赖家长帮自己做出判断的年龄,潜移默化的学到了家长身上最大的性格缺陷。这对一个没有能力去抵抗不良教育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就像过分的严厉一样,过度的纵容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只不过前者我们还能通过孩子惊恐无助的表情察觉到,后者对孩子的损伤却是藏在了孩子的笑容里。
举个例子,被纵容的孩子往往都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和自控力差这两大性格上的特征。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通常习惯性的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不接受同龄朋友和老师的正确意见,养成难以合群的性格。很容易因为伤害同学或者是成绩低下的表现,在学校被泛泛地定义为“坏孩子”。
有了这个沉重的标签,将来就算是孩子想要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性格了,也会带着强烈的自卑和自我否定。
而自我克制里差的孩子则是容易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断的重复着失去自己原本很在乎的人或者物。他们从小习惯了只要自己哭闹父母就能给他他先要的一切,只要自己惹祸上身父母就会无条件的解决。一切都来的太过简单直接,省略了孩子为了自己喜爱的东西努力成长的过程。
自然,也会觉得和朋友吵架朋友必须无条件的向他道歉,玩游戏把伙伴弄伤了,对方就该无条件的原谅自己,惹老师生气老师就该无条件的爱他,直到这个孩子真的伤透了心,他也不一定能醒悟并且改正自己的行为。
《战国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当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糊涂的家长将爱理解为满足孩子当下瞬间的快乐,即便孩子是错的,我纵容他又有何妨?而聪明的家长会把爱表达为一种长远的眼光,除了关心孩子,还会为孩子将来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功能做出长远的打算。
为人父母总是困难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如何分清楚何时该宠爱 ,何时又该严厉,这也是一门教育的艺术。
同样,心理学专家弗洛伊德也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弗洛伊德既是一位温柔溺爱的慈父,同时又是一位有原则有底线的严父。
家长朋友们如果想找到宠爱与严厉时间的平衡,就要清楚的认识到底线的重要性。
当孩子想要独立成长的时候,我们不光要支持和适当的点拨孩子,还要给他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精神成长环境。
对于自己的六位子女的教育,弗洛伊德经常强调:“人生有三件事不能打经济算盘,那就是:健康、教育和旅行。”他的研究工作在忙也会带着孩子们旅游采摘和钓鱼,当孩子们生病的时候他也会像其它焦虑的慈父一样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心急如焚。
但是在教育孩子自立、自重、自爱、自由,营造家庭充满友善、和谐、欢笑的气氛的过程中,他可不会随便做出退让。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场充满了挑战和幸福的其妙旅程。
我们不必要求家长没有丝毫的性格缺陷,成为所谓的“完人”,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能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成为一个内心世界更加丰富成熟的成年人,何尝不是人生当中最大的幸福呢?
当看到孩子在你的教育和影响下一天天的开心聪明起来,无论是心理健康还是心智发展上都能让他自己感到满足和自信的样子,再溺爱孩子的家长朋友们也会明白。
真正的爱,从来都不是纵子行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