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时间》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作家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的纪实文学。这是一个转型社会的口述史,从普通民众眼中看的苏联到后苏联的俄国转型过程。
在时下俄乌战争的背景下,更多人希望了解斯拉夫民族的过往。正午故事创始人作家郭玉洁从作家的角度,用五节课带领大家解读这本口述历史《二手时间》。下面我将课程笔记抄录如下,以供感兴趣的读者分享。
题记:“口述是生命的源泉,人凭记忆留下生命的轮廓。”
如何选择口述者
1、原则:围绕问题意识/主题,寻找不同采访对象,在“同”中区别出“不同”。
2、《二手时间》主题:苏联解体及解体之后发生了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历了什么。
在这个主题下,作者主要采访按照时间,分为两类人:
一类是1991年到2001年 处在苏联解体中的人;
另一类是生活在2002—2012之间的人们。
每个大类包括十组人,各不相同。
2、苏联解体大历史对普通人的影响,可能是相似的。在相同中寻找不同。
选择不同立场又有紧密关系的人物。
《真正之美和水泥中》的叶莲娜是外省的干部,她想起苏联解体非常伤痛,因为她的理想在工作受到了根本的质疑和挑战。人们迅速拥抱了物质,对此叶莲娜是很伤心的。
安娜—莫斯科的知识分子。她和叶莲娜是闺蜜。她当时属于莫斯科波西米亚的圈子,拥抱变化,拥抱改革的。她还帮助一个民主派进行选举。苏联解体前后,那是一个充满改革充满希望的时代。
所以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
但是如果各执一词,自说自话。不能称之为伟大的文学。伟大的文学能够写出未知的鲜活的、矛盾的东西。
叶连娜那深深的怀念着苏联时期,但是讲着讲着她从怀念进入到自我反思,有了这种反思,叶连娜就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她有独特的经历。一个擅长地讲述者,能够呈现出历史中复杂深刻的内象。
作者问:你们的观点如此不同,是怎么保持友情的?
答:我们有很多年不说话。约定不互相伤害,不讨论政治话题,只说生活琐事。
书中还有多个母与子女关系 ,代际之间的差别就更明显了。由于时代的变迁,两代人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隔阂。本无法对话,甚至无法一起生活。他们都有历史加诸于自己的伤痛,但是他们无法互相讲述这些伤痛。各自孤独的生活。这就是历史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保持开放性,接纳采访过程中发生的意外。迎接新的可能性。
安娜就是偶遇的,还有《与幸福相似的孤独》是作者在火车上偶遇的采访对象。
“到现场再说”
二、如何采访
第1:采访了大量的人,一本书要用7~8年,要采访500到七百人。
作者能从这些采访中找到好故事。采访的时间足够长,才能找到好的句子。
第2:要出现在重要历史时刻的现场。五一大游行中。你们怀念列宁和斯大林,但是在普通民众站在人行道上,对方在推推搡搡。这是两个莫斯科。
这谈话这些记忆,不一定很有逻辑,但是非常鲜活。
三、关于采访的具体手段
选择什么样的场地?家里采访。
清楚明了的自我介绍。要想听什么故事?让对方了解你,感受到你的真诚。产生信任。
提问:作者说:我对待采访对象就像朋友一样。我们的对话绝不是采访,而是围绕生命和微小的生活展开的。让采访对象在放松和信任的条件下讲出很多细节。聊天很容易散漫。采访者心里要有很清晰的线索和强大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作者的采访实践不太适用于初学者。
初学者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从头到尾开始提问。如果采访对象讲散了,要注意拉回去。对待采访者要真诚很重要。采访时要诚实真挚。不要期待采访对象,能回答一切问题。
四、如何呈现采访?
如果采访的材料零乱琐碎怎么办?
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叙事的顺序。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叙事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二手时间》是按照情感和心灵变化进行叙事的。不是从事件而是从情感入手的。不是说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这两种叙事的方法是各有好处。在《二手时间》里,这两种顺序是结合起来的。
复调—不同声音和谐一个整体。
情感逻辑:叙事运用细节、剪贴、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