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杂志上刊登着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被要求改进物体、想法和现状时,他们更倾向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因此,人们可能会直接用加法来解决问题,而不去考虑做减法可能会更好。
如果你想知道做加法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影响,就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不是变得更忙碌了?
我们总是习惯性给自己安排很多事务,整天东忙西忙,总是抱怨时间根本不够用,要是一天有48小时就好了。就这样在每天有限时间里,你的事情好像还变得越来越多了。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用加法来解决问题,而用加法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解决完问题后又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导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多。
如果你想知道做加法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影响,就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不是变得更忙碌了?
我们总是习惯性给自己安排很多事务,整天东忙西忙,总是抱怨时间根本不够用,要是一天有48小时就好了。就这样在每天有限时间里,你的事情好像还变得越来越多了。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用加法来解决问题,而用加法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解决完问题后又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导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多。
少即是多,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轻装上阵。
为什么人们更倾向于用加法处理问题,怎么才能增加我们在生活中做减法的可能性,以及在生活中用减法来帮助我们获得更高效人生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为什么人们更倾向于用加法处理问题?
人们更多地重视加法是通过大量且长期的实验和科学的观测发现的,其中最具科学性的是“栅格实验”。就是在一块板子上,有很多大小不一不同的格子,这边有一些格子做成的图形,那边有一些格子做成的图形。
然后实验者就会问:“怎么样才能让两边的图形对称起来呢?”其实很简单,把缺少的部分补上或者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这两种方法都能对称。
但实验结果是只有20%的人选择减少格子来实现对称,而80%的人选择通过增加格子来对称,明明实验者没有规定是什么图形,只要两边对称就好。
那人们这么选择的可能性是什么呢?实验者做了一个预判,他说“我们选择做加法,或许是因为我们更喜欢自己制作的东西,这个就是所谓的'宜家效应'。”
就像我们从宜家买回来的家具,很少有人投诉家具质量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组装的,其实家具的质量可能一般,但是因为自己组装好了之后,觉得投入了心血,这个家具就不一样了。
“选择加法,或许是因为删减东西就意味着要承认之前添加的属于沉没成本。”如果你要把有的东西舍弃掉,心里会很难受。
因为这意味着你的投入错了,而承认自己投入错东西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明明已经很糟糕了,但你可能还在不断地为它付出更多成本——这叫沉没成本。
或许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果某个事物存在,那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或许是因为失去比收获更令人不安。
所以,人们更容易把减少当作一种损失,更倾向用加法处理问题。
二、怎么样增加我们在生活中做减法的可能性?
我们天生把减少当作一种损失,那怎样才能增加我们在生活中做减法的可能性?来自《减法》这本书给了三个建议:
①第一个方法,叫作“更深入地思考”。之前在网上看到拆迁建设公路,有一些”钉子户“极力反对不愿意接受拆迁,所以当公路完成建设的时候,他的家很突兀夹杂在公路的中间。
且不说来来往往的车辆经过很嘈杂,处在交叉处也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当时他们没有深入思考那么多,只是本能地觉得我不想要变化。
②第二个方法,叫作“有意识地想到减法”。就是当你的大脑知道了这个概念存在之后,以后你去处理问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问题,做决策之前先思考,能不能用减法来处理,与加法进行对比衡量利弊。
③第三个方法,叫作“在改变上投入更多的心智带宽”。什么叫心智带宽呢?日本人曾做过一个实验,据说一个人在打电话的时候,你在他手里塞什么东西,他都会接住。
这个视频网上是有的,一个人在打电话,你给他一杯咖啡,他接住然后说谢谢。过一会给他牵了条狗,他也接了绳子,等他打完电话才反应过来,为什么手上会有一条狗。真的挺好玩的,这种心智的容量就是”心智带宽“。
为什么我们在开车的时候不能打电话也是这个道理。好多人觉得我打电话也照样能看路,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你知道吗?打电话是很容易出事故的,因为打电话会占据你头脑中的心智带宽。
当你的心智带宽变窄了以后,你开车的反应速度立刻就会下降,所以打电话千万不要开车。因此,我们在改变上投入更多的心智带宽,意味着我们不是凭着惯性在做决策。
米开朗琪罗也说过:“天使就在石头里,我只是去掉多余的部分”,在我们外行人看来,雕塑是增加,但对于真正懂的内行人来看,把没用的拿掉才是成就
三、用减法来帮助我们获得高效人生的方法有哪些?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在一个人从小到大学习的过程中,累积的知识是越来越多的,但当你真正接近道的时候,真的运用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需要不断地简与减少的。如果最后能做到无为,那任何事都可以有作为了。
然而,在生活中,有哪些减法的方法帮助我们获得高效人生?
①二八法则:每天首先聚焦20%的重点事件,你就会提升效能16倍。比如叶武滨老师在喜马拉雅上线《时间管理100讲音频》,连续100天坚持每天6:00更新一期只有6分钟的节目,到40多天的时候,这个节目就上了喜马拉雅平台教育榜榜首,现在播放量累积1.3亿。
②高能要事:为重要的事首先留出固定的时间,且放在一天当中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去完成。比如,《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提过的佐证,最杰出和优异的学生,比普通学生平均每周多睡了5个小时,并且与普通学生花在休闲活动上的时间大致相当。唯一不同的是,最杰出的学生会把那些受到干扰最少的高效能时间留给练习。
③三只青蛙工作法:三只青蛙工作法的核心理念,首先是聚焦关键,即在任何单位时间之内,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只有三件甚至更少,而不是更多。具体内容如下:
每个人每天有三项重要的任务。
每个人每周只有三件重要的事情。
每个人每月、每季度有三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
④一次只做一件事,结合255专注。巴菲特在去比尔盖茨家做客的时候,被人们问到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没有直接回答,都在纸上写下
同一个答案:focus。所以,少即是多,专注比多做更重要。
⑤每天给自己一段时间留白。很多人给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每天都没有喘息的时间,赶着把事情做完。如果遇上了有突发被打断,计划也受到了干扰,一天下来都很慌乱焦虑。所以,一定不要把一天排得那么满,给自己一段留白的时间,这样才能活得从容淡然。
⑥反思力,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反思是为了把经历更好地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最好的方面保存下来,以便我们以后更好地去应对发生同样类型的事物。
《教父》里面有一句特别经典的句子叫:“一秒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也看不清本质的人,注定不同的命运”。
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看你能不能抓住复杂系统中最核心的那几根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