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完一本书,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就觉得是一本不错的书。《沧浪之水》,符合这个标准。
前几天看了湖南作家阎真的代表作《沧浪之水》,脑海中还不停的闪烁着主人公的形象,从草根到厅长的成长之路不可复制,但是其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和行为确是真实的写照。书自然是不错的书,豆瓣8.5分,前面铺垫的内容有些繁杂,过于鸡毛蒜皮,跳过不少内容,后面基本是字斟句酌了,还摘抄了不少。
500多页的长篇,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梗概大体如下:
第一部分:主人公池大为因父亲政治问题被一同下放到山区农村,高考恢复后考上了北京中医学院,学业成绩突出。大学期间认识的女友,虽然互相非常赞赏,但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但这期间有个两个重要的伏笔,就是学习成绩优异,以及日后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前女友。
第二部分:毕业分配到省卫生厅,但是受父亲的影响,一直抬着那知识分子的高傲头颅,不肯随波逐流,郁郁寡欢近十年。结婚、生子、发论文…是卫生厅彻底的局外人。但是妻子的无端抱怨、生孩子和孩子被烫伤、能力低于自己的人得以升职分房子的多重刺激,在马厅长孙女得病的契机下,开始了自己咸鱼翻身之路。当然这个契机,还要归功于妻子“董一针”的打针技术。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池大为左右逢源步步攀登的过程,抓住每一个机会向马厅长站队,逐渐成为“那个人”的心腹。往上走的过程中,经历了女色、金钱这两个致命的诱惑,但最终都是把持住了为官者的本分。作者对那种纠结的、一念之间的描写很是到位,大家可以仔细读读相关内容。有了一把手的垂青,自己业务能力跟得上,再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最终在国家干部年轻化的政策下,马厅长提前退休,池大为正式成为卫生厅一把手厅长。
第四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很少,是当选厅长之后,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开弓没有回头箭,有些路是没法回头的,自从决定往上爬的那一刻开始,池大为就不再是“池大为”,只是池厅长。真正的池大为,是他在父亲坟墓前的那个儿子、那个清楚自己初心未变的农村娃。
读后感:
耻辱感是激发你向上之心的动力。个人认为,池大为下决定心一定是看到丁小槐成为处长的公文的那一刻开始的。池大为的能力在丁小槐之上,但是人家善于表现,成了处长,分到了房子。对比之下的自己,自己认为自己是纯洁的,但是根本没有人把纯洁单做一回事,本愿安静的过一生,没想到玻璃心被对比后的耻辱感打碎一地。
责任感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如果池大为没有结婚、没有儿子,可能也就没有池厅长这回事了。但是婚后妻子从一个文静的姑娘变成了聒噪攀比的主妇、生儿子的时候借不到钱、儿子被烫伤的时候遭受白眼、儿子上幼儿园的无能为力,桩桩件件的小事,量变最终引起质变。家庭赋予了他更多的责任,不是为一个人战斗,是为了妻子、为了儿子在战斗。这本来就是一个男人该有的样子,谁的内心都是向往纯净安宁的,但是身在“圈子”里,心却在“圈子”外,这只会让自己纠结、痛苦、止步不前。背负责任,踽踽独行,这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
善于描写心里的好作家。作者对办事员池大为的那种“无聊感”描写特别到位,虽然是卫生厅的一名员工,但是身为局外人,那种无聊感日日纠缠着他。好像生活在杳无人烟的荒原,一望无际都是皑皑白雪,形单影只的站在风中,倾听从无边出来的神秘声音。
男人应该就应该像池大为这样,能屈能伸,明确方向,知可为与不可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带着家庭朝着更高的阶层前行,让下一代有自我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