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草原、连绵树丛、苍茫雪峰、涓涓河流……像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每帧画面都像一幅多彩浓郁的油画。
随便一个镜头,美得令人心头一颤,给人一种“此景只应天上有”的心醉。
大美北疆,绝景实在太多。
比起大自然馈赠的美景,更为之动容的是,那扎根于自然天地间的敬畏心。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都主动抱团取暖。
就像《我的阿勒泰》中赵凤侠说的,草原里的那仁夏牧场如此肥沃,而牧民们还是不停转场。
因为他们要给夏牧场时间,让水草重新开始恢复丰茂。
这样来年的时候,牧场就能反哺牛羊。
在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听到这样感人的故事总会忍不住鼻头一酸:在万物生灵中,人的私欲执念实在不值一提。
正因为此,阿勒泰成为了大多数人魂牵梦萦的治愈天堂。
千千万万人,卸掉身上的重担,放下琐碎的工作,远离尘嚣,前往阿勒泰肆意吸氧。
漫山遍野,阿勒泰是葱茏的绿
宋代诗人丘处机赞叹:
“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尝素秋。”
阿勒泰,上有北疆“水塔”阿尔泰山,赐予坚挺的脊梁和富饶的矿脉;
下有奔腾的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喀纳斯,带来充沛的水源,滋养了千里草场,
因此,得以“金山银水”的美誉。
远处是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山,山间云雾缭绕,眼下世界青草顶天而生,越近越像一浪接着一浪的绿色波涛。
整个山谷落眼皆是碧绿,在阳光的扫射下闪耀着点点金光。
这便是阿勒泰的角落、喀纳斯最大的草原——那仁草原。
那仁草原常年阳光充裕,水草丰美,以“天堂牧场”著称。
因此这一福泽之地得名为“那仁”,在蒙古语是太阳的意思。
相依在那仁草原边的是拥有188米深度的喀纳斯湖,即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地方的美景变化莫测,成为人们赞誉的“神的自留地”。
远看以为是一条绿丝绸,山影与波光交映,又像一块巨大的极品翡翠。
经历了浑浊-打烂-精粹-镶嵌的加工,最后将一颗完美无瑕的翡翠嵌入湖床。
漫步于这样的阿勒泰,你的心都能飘起来:
那天、那云、那草、那湖、那牛羊,都是草原精灵,拨动你的心弦;
绵延数里,湛蓝的湖水清澈剔透,尽收眼底。
此时此刻,便感同身受到李娟书中所写的:
“我就喜欢这样慢悠悠地走啊走啊,没有人,走啊走啊,还是没有人。
没有声音,停下来,侧耳仔细地听,还是没有声音。
回头张望脚下的山谷,草甸深厚,河流浓稠。”
比起天然氧吧,阿勒泰还有个更震撼人心的地方——可可托海,在哈萨克语中代表“绿色的丛林”。
据说上世纪30年代,有位牧民偶然发现泥沙里有稀有矿石的踪迹。
上报后,可可托海立马就被列入“国家高度机密的区域”,甚至从地图上彻底消失。
数十年后真相公布天下,众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里蕴藏着高达80种稀有矿石,当年不仅为国家承担了苏联债务中高达47%的份额,还是“两弹一星”、核潜艇的原材料供应地,是名副其实的“功勋英雄矿”。
虽然采矿史不到百年,却极富传奇色彩。
从“绿色丛林”到巨大矿坑,又因资源枯竭荒芜了几十年,最后在2007年重新被世人发现,这才造就了一座世间罕见的绿色天然宝库。
一株株桦树扎根在额尔齐斯河流沿岸,夏日绿树成荫,葱茏婆娑;
奔流的蓝绿色额尔齐斯河水汇入伊雷木湖,好似天宫的仙女侍女打碎了宝镜,落入人间便化作一汪碧水,碧波荡漾,美好得令人想入非非。
如今,机器的轰鸣早已不在,但历史的印记清晰可见,可可托海依然浪漫美丽。
背后隐秘而伟大的家国情怀,也是她百余年后仍旧如此动人的缘由。
冰雪奇缘,阿勒泰是厚重的白
如果说阿勒泰满眼绿色的夏天是上帝的眷恋,那么冬天极致的白,则来自于造物主的馈赠。
尽管冬已深眠,大地沉睡,四周的草木大多逐渐“褪色”,仍有星点顽强的绿叶耐着冰霜死守枝桠。
尤其是那不畏严寒的松柏,在寒冬大地上大义凛然地驻守着,向四面八方的人,展示他顽强永不屈服的精神。
大雪过后的阿勒泰,满足你对冬天的所有想象。
特别是号称“西北第一村”的白哈巴村,坐落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绵延的雪山之下。
雪山一条大道直穿村庄,两边都是用原木搭建的木屋,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风貌,能感受到浓浓的淳朴民风。
皑皑白雪覆盖下,美得像是误入了北欧风情的童话小镇。
拉开窗帘,窗户就自然而然成了画框,远处连绵不绝的雪山和近处的雪房子构成了一幅雪景图,恬静而意趣,让万千风光都无从比拟。
阿勒泰的雪,重不在降雪量,而在于“来者不拒”。
由于背靠大风坡的独特地形,冬日的西北风总把其他地区的雪吹到阿勒泰来。
加上这里海拔落差大,视野开阔,被滑雪爱好者称为“滑雪场地的天花板”。
不仅如此,阿勒泰的积雪是最好的“香槟粉雪”,柔软舒适、蓬松度高,即使你在同一块地方使劲蹦跶都不会形成冰槽,更不会结块。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阿勒泰成为人类滑雪起源地提供了地理优势。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当阿勒泰墩德布拉克岩画出现时,千万人狂欢喝彩。
因为岩画上记录着1.2万年前人类滑雪姿态,这代表阿勒泰“滑雪最早起源地”的头衔被全世界所看见和认可。
千年来,阿勒泰在此刻扬眉吐气。
其实《山海经》中也早有记载,阿勒泰地区的人都擅于使用滑雪板来狩猎:
“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
在当时,“马蹄”便是用皮毛做成的滑雪板,更是凝结着阿勒泰先民的智慧。
他们懂得利用毛皮的特点,登坡时逆毛,增大摩擦;
下坡时顺毛,加快滑行速度。
一万年后的今天,滑雪从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技能,演变成人们放松娱乐的运动项目。
越来越多滑雪爱好者蜂拥而至,他们聚集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的技巧和速度,享受着放飞自我的快感。
穿越原始森林腹地,挑战高难度的野雪雪道,时而飞泻山谷,时而直冲云霄,让滑雪者如同在云端自由舞动,感受北疆的浩瀚冰川雪原。
豪迈族群,阿勒泰是热烈的红
阿勒泰之美,五分美在景色,另外五分则在于其豪迈坚韧的族群文化。
北疆的哈萨克牧民,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保留原始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
这个族群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乌孙、康居等部落,以游牧为主。
但由于阿勒泰地形分散起伏且四季温差巨大,牧民们只能摸索出了“转场”的生存模式:
由夏牧场转移至冬牧场,或由冬牧场转移至夏牧场。
只要到了转场的季节,牧民们便相约上几家几户,一同举家迁徒。
幸运的话,你可以亲眼目睹他们赶场时的震撼画面。
牛羊马成群,浩浩荡荡奔赴于阿尔泰山间的牧道上,所过之处尘土飞扬。
那景象之壮观,看得人群情激昂。
不过,现实中的转场不像电视剧美好,多了很多残酷的不确定性。
突发的风沙暴雨,饥寒交迫,遭遇泥潭,或是羊群丢失……就这样年复一年,牧民们一年四季需要历经多达三十多次的转场。
数千年来,马背上不断迁徙的哈萨克族,造就了如今的阿勒泰,呈现出哈萨克族牧民身上那股不被束缚的生命力和惊人的坚韧精神。
于当地牧民而言,传统文化始终坚固,美食上也有所体现。
缘于千年游牧文化,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几乎离不开马,餐桌上也常有马的身影,最出名的要数马肠子。
他们会挑选出膘肥体壮的马,取出肥瘦分明的马肋排,撒上盐、胡椒粉等佐料,灌进3尺多长的马肠内,两头扎紧,挂在屋里自然风干,就成了当地特色的马肉香肠。
如果你远道而来,哈萨克族一定会杀羊待客。
其中大尾羊最为鲜嫩肥美,没有膻味且营养丰富,据说唐贞观年间就被当做贡品献给天可汗。
高级的食材,往往只要最简单的烹饪手法——将羊肉白水煮熟,加盐做成手抓羊肉,便是当地人吃羊的最高境界。
简单的食材做出魂牵梦萦的美味,是当地人对生活的期许和用心。
自然的残酷,给予人们旺盛的生命力,也孕育了这片草原上浓烈的风物和人情。
马伊琍说:
“在阿勒泰的两个月像做了一场美梦”“任何机械的镜头都无法记录那个地方的美。”
短短两句话,直接拉满人们对阿勒泰的向往和期待。
在这里:春天繁花似锦,充满勃勃生机;
夏天牧场的草伸展铺满大地,牛羊成群;
秋天万物橙黄绯红,五谷飘香;
冬天银装素裹,积雪为来年开春带来了新希望。
虽然《我的阿勒泰》结束了,但阿勒泰的最美的季节,正悄悄开场。
趁现在,趁想去阿勒泰的心达到顶峰,去爱、去生活、去做梦,去体验一把被美好震撼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