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68,9-4-4,万章章句4-4》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孓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今天是丁酉年丁未月丙午日,六月廿五,2017年7月18日星期二。
文辞:文,是指一个字;辞,是指一句话。
以意逆志:逆,是探取的意思。
上一节孟子指出,《北山》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对于独自一人劳碌而其他人安逸悠闲,使他无望于假期去陪伴父母所发出的不满情绪,意义不可落在“莫非王臣”这一句上。可见,读诗贵在探取意义,而不在于读取一字一句的意思,所以说,善于解读诗歌,就要用活法,不可死揪着字句。从两个层次上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1,不可拘泥于一字,害了那一句的意义;2,不可拘泥于一句,害了作者写这首诗的整体的志趣和思想情感。那么,怎么读诗呢?以意逆志,就是以自己的一种同情的理解去探取作者的本旨,这么读诗,玩索的火候到了则理趣自融,涵泳的深度够到了则栩栩如生,就可以和古人的心志感通融合。儒家读书讲究“玩索涵泳”,从程子、朱子、王阳明、曾国藩的著作中,常见的读书之法,就是这四字:玩索和涵泳。
近期,徐文兵老师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古代人印书的时候,没有标点符号,如果想学习经书,需要花费一年时间用来“离经断句”,就是自己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断句,用朱红色的笔,标上标点符号,先做断句的练习。对此,徐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古人真的是因为脑袋笨,不懂得印刷的时候直接标上标点符号吗?还是另有其意?
读书快慢是一个问题,读书的“玩索涵泳”是又一个问题。
孟子说,如果一味地拘泥于文辞,而不敢勇于探取作者的本旨,就会闹出N多个笑话不可,比如说,有一首《大雅·云汉》的诗写到:周余遗民,靡有孓遗。孓,是单独、一个的意思。直译下来就是:周朝剩下的遗民,没有一个剩下的。如果真信了这样的直译,岂不是闹笑话吗?其实,这首诗讲述的是作者对于干旱的忧思,他说,这样暴烈的干旱啊,好像是上天要断绝了周朝的遗民一样。所以说,这句诗说的可不是什么“周朝的百姓没有一个留下来了”,这首诗有背景,它不是简单的陈述句。叶嘉莹老师批评那些嫌杜甫诗中用典过多导致难以"一目了然"的人:那是你的读书背景不足,你的人生历练不够,问题不在杜甫的精妙上,问题在读诗的人不以浅薄为耻的态度上。我们应该这样问问自己:这样伟大的一位诗圣,留下这样伟大的作品,我们去过他诗中的山山水水,读过历史上留下的眷眷深情,激发过对祖国如此深切的爱,反省过文化中积淀的人文的精神吗?
现在,再回头看看北山那首诗,真的是“莫非王臣”,说的是天子可以臣其父的意思吗?如果这么读诗,就是以辞害志,真的不能说是一个懂得读诗的人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