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理性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为了重建科学知识的可靠基础,就必须向“理性”求助。可是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康德并不打算完全抛弃感觉经验,这是因为,如果只有理性,没有感觉经验,那么我们就只能拥有纯形式的知识,比方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这样的逻辑命题,或者“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未结婚的男子”这样的分析命题,它们的优点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缺点则是无法给我们增加新的知识,这样一来,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德找到了一个折衷的解决办法,他指出,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begins with)感觉经验,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源自于”(arises out of)感觉经验。“开始于”的意思是说,从事实上说,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接受感官的刺激开始的,“源自于”的意思是说,如果要想形成普遍必然的知识,就不能仅仅诉诸感官经验,必须要引入理性来保证普遍必然性。
说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意识到了,康德哲学其实并不那么的“纯粹”,因为他并不认为存在着与经验无关的知识,而恰恰是在强调感性直观与知性范畴的相互依赖性,康德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能被给予我们,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无法被思维。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所以说,康德的基本宗旨是综合经验论和唯理论,认为只有知性就无法直观到任何东西,只有感官则不能思维任何东西,惟有结合知性和感性才能产生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