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都代表了什么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正式来探讨《纯粹理性批判》这本大书了。如果要在西方哲学史中评选出三本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我敢打赌这本书一定会入选。康德自称只花了四到五个月就完成了这部震烁古今的巨著,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本灵光乍现的著作,事实上为了写作它,康德整整酝酿了十二年的时间。这本书的界面很不具有亲和力,康德曾经感慨说,如果要把它写得更通俗易懂,那就还需要再花几年的时间,可是因为年事已高,康德担心来不及完成这个工作,所以只用了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就整理出来了。
我今天先给大家破个题,《纯粹理性批判》共有三个关键词,纯粹,理性以及批判。我来给大家一一做个解释。
“纯粹”的意思很明了,就是“不掺杂质”。叶秀山先生指出,在近代哲学传统里,当说到“纯粹”二字时,特指的是“不杂经验”,“与经验无关”,或者“不由经验总结、概括出来”的意思。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与经验无关呢?这是因为从古希腊以降的西方哲学一直认为感觉经验是变动不居的,最经典的说法莫过于赫拉克利特的那句名言:“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既然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那么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科学知识也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