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自己,是一个哲学问题
“好好爱自己”,这句话从小听到大,却几乎从没有懂得它的真正内涵。首先,还是因为对自己的不了解。
一个人,是需要经历一些事情,通过不断地反思,来确认自己的存在的。包括那些困苦,它们折磨人们的心神,却也让人通过“关照”自己的内心,而真正地成长起来。
心智的成熟,从来都不能一蹴而就,想要修补我们内心隐藏着的情感缺陷,就要从认识自己开始。
2.《情感盲区:弥补我们缺失的爱》
近些年来,有一个心理学的词汇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原生家庭”成了我们生命历程中重要的背锅侠,似乎我们人生的所有失意,都要追溯到童年。
这样说,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很不负责任。认识到原生家庭的不幸,只是意识觉醒的开始,真正的成长,还是基于我们的勇敢,而非逃避和指责。
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指责更是把愤怒无端发泄,我们需要反观内心,从我们过往的经验中,寻找疗愈自己的独特方式。
就像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书一样,壹心理最佳人气作家周丽瑗,她不仅仅是著名的心理专家,同时还是二级心理咨询师,系统式家庭治疗师,性与亲密关系的咨询师。长期浸润在心理咨询的环境中,她对于两性情感、亲子关系、原生家庭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情感盲区:弥补我们缺失的爱》是周丽瑗的用心之作,就算是懂得心理学,很多弯路也还是要亲身经历,才更懂得。她把自己的咨询心得都写在这本书里,只是期待大家更早地认识到,爱自己的重要性。
整本书的主旨,用周丽瑗自己的话说,就是:所有缺失的爱,都是你对自己不够好。当我们把所有的期待都向外,我们就总会陷入到情感的盲区之中。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我们自己。
当我们自己懂得自己,懂得爱自己的珍贵,懂得和自己和解,我们才能和外界更好的相处。
3.成长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成长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就像周丽瑗在《情感盲区》中所说:“我们总是试图从另一个人那里获得幸福,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缺乏平静和快乐,所以我们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改善和补充。一旦我们遇到了那个看上去对的人,大踏步地进入恋爱中,我们便会不自主地渴望完整。”
然而,完整从来都应该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乞求他人的施舍。只有当自己内心宁静知足,我们才能更敏锐地感觉到生活中的幸福。
而正如周丽瑗书中的另一句话所说:“大多数关系的破裂就是因为我们不能接受这个人生的真相——我们本能地不愿意去承认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
作者其实在书中,是给出了一些成长的建议的,我总结出来,一共有几点: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2)爱自己,珍惜自己的价值。
(3)找回自己的热爱。
(4)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悦纳。
总之,这些方法, 可能实行起来,并不容易,但成长总要付出一些代价,它们虽要经历阵痛,但好歹我们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航向,一生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