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是倪萍老师和女性朋友的一本对话集。她的坚强,温暖与智慧,治愈了万千读者。
倪萍老师鼓励女性朋友们多读书:拒绝看书的人是世界上最傻的人。
书里的营养有时是马上就显现的,很多解不开的困惑,你看看书就解开了。
她说自己在职场上特别幸运,不是播音主持科班出身,没有名牌大学背景,因为机遇好进了央视,幸亏当时没遇上白岩松、撒贝宁等专业知识丰富,文化眼界都特别高的同行,不然早就被OUT了。
外人眼里如此优秀的她,从来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这些年她一直在补课,在读书。
她说:学习是一生的功课,是一生最值得去做的事。
很多人,出了校门,便很少再翻开书本。
其实,离开学校,才是人生之路学习的起点。
01
作家林语堂曾说:读书,可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帆书的创始人樊登老师,在人生的迷茫时刻,按下生活的暂停键,是《论语》帮他驱散迷雾,后来他创业带领大家读书,开启了新的事业。
他曾说,想要跳脱出当下生活的困境,我们必须通过书,去书里见古代的伟人,见当代生活里各行各业的优秀者。
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02
《人民日报》: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董卿的父亲从小便培养她读书的习惯,这让她受益终生,直至现在,她依然坚持睡前一小时的阅读。
她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
读书让我们摆脱的是什么,是局限与狭隘,所以我们最终要在学习、沟通、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断地进步。
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不会白读,它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我表现得更出色。
事实上,后来大家也在各种舞台上,见证了那个光彩照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主持人。
03
国学大师季羡林就特别喜欢看书,他的居所曾藏满了书,因为卧室,书斋,会客室三位一体,造成过似“初极狭,才通人”的“桃花源”书屋。
他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阐述:“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说明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天下”而又“第一”的好事。
他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积累前人的智慧。
你看,一只猪,万年前和现在一样,还是“蠢猪“,而人能随时增加智慧。
发明文字以前,人类保存智慧靠记忆,用实物,比如长城;文字发明以后,书籍便成了人类贮存智慧的宝库。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04
读书,是治愈生活困苦的良药。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借此获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拖入泥潭时,你会有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向更好的人生靠近。
世界上任何书箱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巴菲特说过:一个人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所以亲爱的,去读书吧,去投资自己,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去提升自己的认知,成为理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