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最后一节课,王良硕用自己积攒的小红花来向我兑换愿望,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想让老师周一不生气”。我笑了,坚定的说:“好,我答应你。”当时我在想,马上十一长假了,他是想为自己的假期作业开脱呢,还是真的从关心老师的角度出发?他的真实想法我不得而知。
今天,假期后开学了,“到教室后,我该怎样对待假期作业呢?”我在办公室里思索着,矛盾着,最后决定今天不提作业,讲新课,在同学面前我得言而有信啊。
大家一听到我说今天学习新课,能感觉到很多同学是舒了一口气。王承业脸上有了笑意,一整节课目光有神的盯着我。王康吉桌上放了语文书,端正的坐着,并破天荒准确流利且声音洪亮的回答了一个好几个学生都表达不清的问题。之前我可是都不敢提问他的,站起来嘴唇动着就是蹦不出一个字,那情景真能把我急死。我惊喜地让全班同学给他鼓了掌。我看到他桌角放着两个练习本,上面写着语文作业和阅读笔记。是呀,假期作业写完了,这节课他是自信的,放松的,他的思绪就能在课堂上,而不是提心吊胆地想如何应对检查作业。
看来今天不检查作业是对的。
吃饭时询问数学老师,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完成的不理想,还是那些出了校门就管不住自己的同学。老师让放学后留下完成再走,过了一会儿,陆续有学生拿着作业下来让检查。我在想,这段时间他们是怎样的心态在写作业?是沉下心?是着急忙慌?是应付了事赶紧回家……这段时间写的作业有效果吗……中途有几个家长来喊孩子。
我又一次郑重地反思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到底有多大?几乎没有!反而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这样说?课外作业的作用是巩固课内知识,对于优等生来说,课内已经学的很扎实,不需要课外作业;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由于学习习惯和自律性差,课外作业要么不写,要么随便应付,这样不仅在学校五天内初步养成的认真作业的习惯,重又打回原形,而且检查作业时师生心理紧张,加剧疏离老师和这些孩子的关系,进而影响孩子对所学课程的兴趣。
突然间我就有了这个想法——周末和假期不布置作业。想到这里,我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似乎能想象到孩子们也放松了很多。这是否就是所谓的“自洽”?
百度的解释是: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的话,自己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错误的,这就是简单的自洽性。
否可以这样通俗的理解:面对问题,自己有理由说服自己,并做出改变。
百度上又一段话这样说:自洽是顶级魅力的来源,指人具备松弛向上的生命力和清晰的自我规划,不依赖外界评价,敢于直面内心的欲望,不为了他人而改变自己,追求自己的发展。
既然课外作业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何不改变呢?引导学生在校内就扎实完成学习任务,这不是更好吗?课堂上师生都是松弛的状态,效率不更高吗?为何不能打破世俗的认识——周末一定要布置作业呢?
我决定下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你是如何对待作业的?我想敞开心扉和孩子们开诚布公的聊一聊,了解他们对待作业的真实想法,自悟作业的重要性,激发认真对待作业(校内完成)的自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