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需要能力的,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最先接触到“爱”这个概念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们,它其实是需要通过学习,来使自己具备爱人爱己的能力,而是天然地以为:爱是一种本能。
后来,我们才知道爱,并不是一种本能。除了母爱,此外的其他爱的关系,是需要自己靠自己的努力慢慢培植而获得的。
最需要去培植的关于爱的关系,就是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尤其在婚姻生活中,双方该如何在岁月流长里,让爱细水长流?
赵永久老师的这本《爱的五种能力》,就是由他在婚姻关系里先感受到痛苦,然后才想着去寻找改变的可能,并最终有所收获,同时,他本人也以此为事业,帮助更多在婚恋关系上都有困惑的人。
这本书还没看完,不过读到现在,倒是有几个印象颇为深刻的地方。今天只够时间来谈谈“爱的三个层次”。
赵老师认为爱的最低层次是“我需要你”,当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爱上另一个人时,也常常拿这个层次的种种情况来确认,比如:
我想你,看不见你时满脑子都是你。
见到你就很开心,见不到就很痛苦。
我离不开你了,我发现我爱上了你!
有没有很心动的感觉?我相信在男女双方第一次确认关系的时候,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吧?甚至影视剧里,也经常有这样的剧情。
想一想那个画面:那个你眼里可爱的人儿,她对你说出上面那些话,是不是心跳得很快?瞬间就被这份“柔弱”给俘虏了?(请根据性别自动对号入座)
再想一想:那张你眼中高大帅气的脸庞,背向阳光,霸气圈着你,只甩个眼神就能把你吃定,有没有瞬间全身起鸡皮疙瘩?
这种心动的感觉如此美好!以至于回想起来,都忍不住嘴角上扬,面红心跳,小鹿乱撞般,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青春期!
以前,我也为这样的爱着迷,可是在赵老师眼里,这根本就不是爱,这只是“把自己的需求理解成对他人的爱”的误会,这样的爱,甚至都算不上美丽!
说实话,这有点颠覆了我的认知。
那么,既然爱的第一个层次,连“你”都谈不上,全都只是跟我有关的需要。那么,第二层次,是否跟“你”有关了呢?
赵老师认为爱的第二个层次是“我都是为了你好呀”,本质上,其实还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的“自以为是”,这有点悲剧的味道。
还是庸俗地举影视剧里的例子吧,最吸引人看的剧,往往就是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和“明争暗斗”的三角恋。总有那么一种人设,对,就是那个最不讨喜的,担纲起全剧“最坏的女人”的角色,她们经常就是“自以为是”地付出着。比如《锦心似玉》里的乔莲房,比如《我就是这般女子》里的石飞仙,最后都因“付出却总得不到回报”而“走火入魔”。
剖开行为的表象看本质,其实,这种“自以为是”的爱,还是跟“你”没有关系。
那么,第三个层次的爱,总应该高级一些吧?嗯,这次的确不再让人失望了。赵老师认为爱的第三个层次是“满足对方的需要”,直到到达这个层次的爱,才算是真正的爱,为对方做的事情,都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自以为是”。这点,我倒是有点认同。比如,《麦琪的礼物》中的麦琪和她的丈夫,又比如石晋对班婳的爱。
第一次看到这三个关于爱的层次,其实我是不满足的,总觉得比起第三个层次的爱,还应该有更美好的爱存在,比如,舒婷的《致橡树》。看这些诗句多美: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到此,我总算有点想明白了:我爱你,起初只与我有关,到最后,却始终是一件只与你有关的事,你的样子,你的位置,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原来爱是一场从我奔向你的自我实现和超越!
不知道各位高人,是如何理解爱的呢?